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稿汇编(7篇)
2025-10-12 10:30:02 678


 

 

“我们新疆好地方”,喜看新疆新气象。202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年团结奋斗,七十年沧桑巨变。这片辽阔而壮美的疆域,在中国共产D的坚强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新疆和平解放到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全面发展,新疆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绘就了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站在新征程上,广大D员干部要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新篇章。

聚合力筑同心,促交融聚共识,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七十载栉风沐雨,无数D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将青春和热血播洒在这片土地上。从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库尔班吐鲁木,到风雪中亮出D员徽章的“D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锰德;从一家三代护边的“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到千千万万默默奉献的各族干部群众……这些生动实践深刻印证,凝聚合力从来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以心换心、以行聚心的双向奔赴。广大D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当好D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员”和“播种机”。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农家院落、草原毡房、工厂车间、学校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把D的关怀和温暖讲清楚、讲透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根植于心灵深处。要积极主动与各族群众交朋友、结亲戚,常走动、多往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各族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温暖人心、凝聚人心;要带头尊重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积极组织参与节庆联谊、互帮互助等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汇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惠民生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共享幸福生活新成果。新疆的发展史,就是一部D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七十年来,在D的号召和鼓舞下,来自祖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加入援疆队伍,到新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西北边疆,把“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的承诺化作实际行动,为天山南北的各族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踏上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广大D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民生是最大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时刻将人民利益“置顶”,深入基层,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坦诚交流,俯下身子倾听“家长里短”,从基层“马背议事”“毡房夜话”的鲜活经验中汲取智慧,讨教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金点子”,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本领;要紧盯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拿出硬招实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生活;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护生态守青山,促转型谋长远,共建美丽新疆新家园。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系统多样、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意义深远。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防风固沙林,到阿尔泰山的天然林保护;从拯救塔里木河流域濒危胡杨林,到天山自然保护区的体系化建设……一代代接续奋斗的生态建设项目,不仅让戈壁荒漠披上“绿装”,更带动了大量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D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带头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环保实践;要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和长久支撑。要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新疆,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新疆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D的治疆方略,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不懈奋斗。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D中央坚强领导和新时代D的治疆方略科学指引下,新疆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稳定根基持续巩固,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广大D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发展背后的实践逻辑,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在凝聚团结之力、增进民生之福、提升发展之质等方面勇担使命、锐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新篇章。

看,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七十年风雨兼程,新疆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根植于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谊。“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同志数十载如一日扎根基层,以毕生心血践行民族团结的庄严承诺;数以万计的援疆干部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在天山南北谱写了民族交融的壮丽诗篇;各级干部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辽阔疆域绚烂绽放。这些生动实践深刻昭示: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广大D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D的治疆方略的坚定践行者,以高度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深入基层、扎根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政策,以真挚情感促进交融,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凝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

品,绿洲甘泉润心田,塞外风光胜江南。七十年初心如磐,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始终在于造福人民。“大漠油田”的开发建设,见证了几代石油工作者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崇高信念;“水为人用”的历史性跨越,使清冽甘泉润泽千家万户;农牧区“煤改电”工程的全面实施,让清洁能源温暖百万家庭。这些务实举措充分彰显: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广大D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民生福祉的忠实守护者,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执政情怀,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化解民忧,不折不扣落实D的惠民政策,通过一项项暖心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听,银线穿梭奏和鸣,丝路驼铃换新声。七十年砥砺奋进,新疆经济发展实现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跨越。昔日“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如今化身“算力新城”,在茫茫戈壁上建起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动漫渲染基地,用数字之光点亮西部创新发展之路;纵横天山的“疆电外送”工程,连续五年突破千亿千瓦时,宛如银色巨龙将清洁能源东送,点亮大半个中国的万家灯火。这些辉煌成就证明:高质量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创新驱动是引领未来的根本动力。广大D员干部要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拓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投身于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洪流,抢抓历史机遇,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中展现新作为,在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高地上实现新突破。

 


 

 

秋日的阳光洒向广袤新疆大地,丰收的喜悦与节庆的祥和交织弥漫。9月23日,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率中央代表团抵达乌鲁木齐,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和煦的春风,迅速传遍天山南北、绿洲草原,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等村落的各族群众中激荡起滚滚热流,引发了热烈而深远的反响。

以D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亲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庆典,在D和国家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非同寻常的安排,厚重如山,情深似海,深刻彰显了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对新疆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对新疆250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与拳拳之心,为新疆的辉煌成就增添了最璀璨的注脚,也为新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了磅礴力量。

从机场到住地,沿途街道装扮一新,花团锦簇,彩旗飘扬。闻讯赶来的各族群众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手中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车队经过时,大家纷纷激动地挥手致意,眼中闪烁着喜悦与期盼的泪光。这动人的场景,是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最生动的体现,是新时代D的治疆方略成功实践的最直观印证。这不仅仅是一次欢迎仪式,更是新疆各族人民心向D中央、心向祖国的真情告白。

到来的喜讯,像插上了翅膀,飞越天山,传遍草原绿洲,深入到每一个村镇、每一个家庭。在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塔斯巴斯陶村,这个由多民族同胞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

在获得“光荣在D50年”纪念章的老D员霍爷爷家中,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像过节一样,早早聚在一起,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抵达乌鲁木齐的新闻直播。当画面中出现亲切的身影时,房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霍爷爷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抚摸着胸前的徽章,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说:“在万忙之中亲自来参加我们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这是对我们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鼓舞和莫大荣幸!我作为一名老D员,亲眼见证了在D的领导下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一定要牢记的嘱托,更加团结一心,努力奋斗,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老人的话语,道出了全村、乃至全疆无数老D员、老干部的共同心声。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曹叔与队员们一起收看了新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感慨道:“看到,就像看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带领我们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领路人。这些年来,在D的好政策指引下,我们村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深厚。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和村‘两委’一道,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同心协力,把乡村振兴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七十载春华秋实,七十载砥砺奋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70年,是D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70年,是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70年,更是天山南北发生历史性巨变、谱写壮丽篇章的70年。从一穷二白到经济繁荣,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人民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疆的每一项成就、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D的心血,都离不开D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指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D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新疆各族人民必将携手并肩,共同描绘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壮丽画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光荏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以来,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巍峨天山如巨椽,蘸取昆仑雪水,在亚欧大陆腹地挥毫写就一部高质量发展的鸿篇巨制。从张骞凿空西域时惊起的鸿雁,到中欧班列驰骋新丝路的汽笛长鸣,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疆域的热土,以山河为经、人文为纬、发展为线,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递出名片,让世界看到一个既传承千年文明又充满现代活力的中国新疆。

山河同脉——书写天地共鸣的自然诗篇

李白笔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浑意境,在博格达峰的雪冠上找到永恒注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浩瀚与赛里木湖的澄澈刚柔相济,恰似岑参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绝转换;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紫浪接天,让人恍见《楚辞》中“纫秋兰以为佩”的香草美人;喀纳斯湖的碧波倒映星空,又似将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词境化作现实;当塔河两岸的胡杨林披上金甲,在碧水蓝天间构成白居易笔下“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奇幻镜像。唯有身处其中,你方能感知这片土地的魅力。近年来,自治区D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把握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系统谋划推进“旅游兴疆”战略,通过持续丰富旅游业态矩阵,全面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张金字名片愈发闪耀夺目,用实力诠释“远方不再遥远,诗意触手可及”的旅游新体验。

文明共生——深植历史长河的文化基因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