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汇编(10篇)
2025-10-09 08:50:02 683

 

 

 

2.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4

3.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6

4.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8

5.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10

6.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12

7.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14

8.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16

9.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18

10.半年经济工作经验交流发言20


 

 

今年上半年,XX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均衡发展,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XX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亿元、增长3.7%,两项财政收入均为全省第一,预计GDP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增速7.0%以上。

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不动摇,全力做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联动四大省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开展招才引智,成功引进20XX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帕利西教授全职落户。以杭州未来科技城争创国家高新区为动力,协同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高能级文化产业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文化”两廊并进,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XX亿元、增长7%以上,连续第4年夺得省“科技创新鼎”。

坚持数实融合、布局未来不松劲,积极抢占高质量发展新赛道。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创新锐企业引领作用,带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实施“未来攀峰”行动,入选全省首批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人工智能企业营收超XX亿元。

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不停步,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强化要素争取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22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在一季度全部开工,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5.8%,社零总额预计增长12.7%,出口预计增长20%以上。以杭州城市新中心中轴线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浙江音乐厅、XX国际体育中心等建设,率先发布城市机会应用场景“双20条”,努力以XX的“稳进立”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上半年,义乌新增全国全省“首单”“首例”“首批”25项,预计GDP增长7.5%以上,外贸出口XX亿元、增长24.5%,对全省增量贡献率达41%。

以改革裂变赢得战局主动。迭代“五个一”快速反应体系,储备智慧通关、汇率避险等政策“工具箱”。创新“市场采购+集拼”“跨境电商+产业带”等举措,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8%。开展“万名采购商邀请”行动,创设跨境电商“清单+报关单”等快速通关模式,提质扩面“先查验后装运”改革。来义外商增长19.6%,新设市场主体12万户。

以市场蝶变赢得竞争主动。探索打造全球首个小商品AI大模型,构建“一键开店、店开全球”数贸新生态。全球数贸中心市场板块招商火爆,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15%,“义支付”增长46%,纵深推进小商品“品牌出海”行动,新增海外项目14个、储备项目15个。深度耦合全国200多家批发市场、链接110个重点产业带、覆盖1500多个县(市、区),连续10年会展综合实力居全国县域第1位。

以项目聚变赢得开放主动。陆海空网全线发力,谋划实施重大集疏运项目35个、总投资XX亿元。搭建首条面向东盟跨境数据专线,苏溪国际枢纽港开港。大力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增网拓点行动,参与设立首家中欧班列境外运营公司,2个项目列入中国—中亚峰会合作成果,中欧班列开行1601列、发运13万标箱,增长11%。一体推进四大贸易总部板块建设,总投资XX亿元,招引落地重大项目40个。

 


 

 

今年上半年,柯桥区纺织品出口XX亿元、增长9%,中国轻纺城市场成交额XX亿元、增长10%,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GDP预计增长7.4%。

以科技创新促进纺织价值变革。深入推进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试点,构建全国首个纺织垂类大模型,新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协同效率提升30%以上。制定全国首个纺织碳足迹认证标准,开展新污染物防治国家级试点。抢先布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建立省碳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精工科技2项碳纤维装备入选国内首台(套),功能性面料从加工贸易向原创开发转型。

以科技创新促进纺织模式变革。深化“四题一评”模式,组建现代纺织产业服务中心,编制前沿、共性需求图谱。以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为牵引,引聚国家级领军人才团队20支,与企业共建实验室33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4项。完善全链条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现代纺织中试基地。推行科研成果“先试用后付费”,创设“之江拍”交易平台。

以科技创新促进纺织要素变革。出台现代纺织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亿元以上高估值人才企业26家,撬动社会投资超XX亿元。构建链式协同产业集群,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23.5%。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28家、企业技术中心31个。全面落实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校企双聘”等机制,评定首批38家企业89名人才。贯通“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16名,培养高技能人才1.8万名。

 


 

 

XX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突破XX亿元、稳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连续60个月两位数增长,第二批省“千项万亿”项目数、投资额、开工数全省第一,XX亿级长龙再制造中心项目填补我省航空维修产业空白。

坚持增量至上,千方百计做大项目蓄水池。放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经开区等战略优势,大平台抓大项目,XX经开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六、全省首位。首创创新裂变等模式并全省推广,44个裂变项目总投资超XX亿元。围绕汽车智能底盘、膜材料等行业链主,推进“一企一链一园”建设。上半年落地亿元以上固投类产业项目82个。

坚持科创引领,久久为功提升项目含金量。推进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打造芯模、芯机、芯医三大AI产业社区。打造环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首创先研后付“安心宝”,全区技术交易额连续多年保持百亿元规模。定制场景、模型、算力等“五券”,推动企业把研究机构建在科创平台,组建助企陪跑员队伍。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项目占“千项万亿”在库项目近七成。

坚持服务到底,竭尽全力跑出项目加速度。全量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数字看板。推进投建运营一体化改革,破题村留地开发利用,实施“电等发展”三年行动。四套班子齐上阵合力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三大攻坚”,开辟专业干部成长营,组工干部下沉一线以事见人,激励干部在大干项目中建功立业。上半年工业项目拿地到开工、竣工到投产平均耗时压减35.8%、12.8%。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