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分析形势,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落实。
刚才,我们集体观摩了XX县XX华府项目。这个项目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智慧工地应用、精细化过程管控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可推广的样板。XX县住建局、XX集团等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住建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了稳定向好的态DEN。特别是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后,我们接续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安全监管的效能和水平稳步提升,全市住建领域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成绩值得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住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各建筑业企业和一线从业人员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住建局,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的根基尚不牢固,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安全生产工作,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可能一退千里。从今年1-7月份的情况看,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数起,造成数人死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传统事故类型占比依然高达70%以上。这些冰冷的数字,每一件事故背后都是一个或数个家庭的破碎,都是我们工作中必须深刻反思的惨痛教训。
透过现象看本质,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效益、轻安全,重进度、轻管理的错误倾向。在他们眼中,安全投入是“成本”而非“投资”,安全规程是“束缚”而非“保障”。这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是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一些基层监管人员也存在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认为安全生产是老生常谈,检查工作满足于“走了、看了、记了”,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较真碰硬精神。
第二,责任链条的“断点”依然存在。企业主体责任悬空、层层衰减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项目将安全责任简单地以“一纸文书”的形式下推给分包单位、班组甚至个人,总部对项目的安全管控有名无实。监理单位现场履职不到位,对违章指挥、违规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能有效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政府的监管责任在某些环节也存在“缝隙”,导致一些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第三,风险防控的“盲区”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深基坑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日益增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广泛应用,给我们的风险辨识和管控能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城镇燃气、房屋使用安全、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等领域的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le,都可能酿成大祸。
第四,人员素质的“短板”依然存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整体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一线作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就匆忙上岗,安全意识淡薄,“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证件过期,成为流动的“定时炸弹”。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感,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就是要让大家亲眼看一看标杆是什么样,亲身想一想差距在哪里,从而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推动我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刚才我们观摩的XX华府项目,为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他们的经验,核心在于抓住了两个关键:一个是“智慧赋能”,一个是“精细管理”。这正是我们破解当前安全生产难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全市各地区、各企业要认真学习借鉴,把好的经验做法转化为本地、本单位的实际行动。
当前,全市住建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治本攻坚的关键时期。任务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接下来一个时期,全市住建系统要以“16个全覆盖”和“11个专项整治”为总抓手,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所谓“16个全覆盖”,是我们为织密织牢安全生产制度防线而提出的一套系统性要求,是确保安全管理无遗漏、无死角的“硬杠杠”。具体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建立全覆盖;
2.项目负责人带班生产制度执行全覆盖;
3.安全管理机构设立和专职安全员配备全覆盖;
4.新进场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全覆盖;
5.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核查全覆盖;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编审和论证全覆盖;
7.施工前安全技术交底全覆盖;
8.大型起重机械等关键设备备案、安拆、验收、使用管理全覆盖;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