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云南省德宏州州级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
2025-09-28 10:00:02 679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材料1:暮色起,街灯点亮城市夜间烟火。某地街头,一家名为“晨青超市”的小店24小时营业,外卖小哥来往穿梭;健身房里还有夜间游泳的年轻人;“菜鸟烧烤”的塑料矮凳上坐满了人,新老顾客最爱这家的“生拌牛肉”……

以珠宝玉石交易市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据了解,某地聚集了来自广东、福建、浙江以及云南等地的3000多家商户,高峰期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我们这里最出名的就是玉石生意。”晨青超市老板表示,今年以来,由于瑞丽的游客不断增多,各类玉石主播也陆续回归,本地消费越发旺盛起来,小店从今年开始生意便越来越好。

超市开业7年,自三年前上线美团外卖,今年随着消费复苏,光线上月订单量就有8000单左右。由于24小时营业,在夜间,超市还会迎来主播或者游客的外卖订单,在凌晨2点达到销量高峰,骑手来往不断,“外卖下单、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成为县城夜间消费新亮点。

不止杂货超市,当地各色美食也吸引着游客在夜晚走出房门。“来瑞丽,一定要去一趟彩云城,县城最热闹的夜市,有各种各样的小吃,譬如缅甸甩粑粑、缅甸啤酒、老挝小火锅,价格便宜性价比都很高,不用出国也能感受异国风情。”当地一家商户介绍说。

发展县城“夜经济”,赋予了城市夜晚更旺盛的生命力,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载体。为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云南省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为发展“夜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引。

今年以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迅速“出圈”,彰显了属于云南的独特魅力。而随着县域夜间经济崛起,创造出更多的本地供给,拓展新消费场景,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往,消费活力越发旺盛,将呈现更斑斓多彩的美丽云南。

问题:归纳A市夜市经济的做法和成效,400字以内。

一是微更新促业态融合。政府引领、社会投入、群众参与推进老街“微更新”,保留历史街区格局与肌理,引入新兴业态,举办文创市集、非遗表演、庭院展演等文化活动,推动百年老店、潮流新店与精致小店协同发展,历史建筑化身文旅新空间,既保留文化底蕴,又形成夜间消费热点,提升街区吸引力与影响力。

二是拓空间助青年创业。改造闲置场地打造特色夜市与创业空间,设置免费娱乐设施丰富消费体验,提供低成本创业场地、政策支持及创业沙龙指导,重点扶持青年创客,吸引外地创业者入驻,构建多元消费与创业结合的夜市生态。夜市年交易额持续增长,带动1500多人就业,形成消费与就业良性循环。

三是强融合塑发展格局。以“商文旅”融合为核心,整合西河公园、步行街场所,常态化开展演唱会、非遗展演、文化夜市,推动夜经济从单一向多元生活方式呈现转变,夜经济“商文旅”融合格局成型,城市夜间经济品牌影响力提升,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题,共40分)

材料1:养老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问题。社区是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是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指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加强社区治理创新,能够提升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养结合。”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和D中央决策部署,要科学把握社区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材料2:写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理念不新(仅针对重点人群兜底保障居多,普惠性养老服务不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机构认同度不高);二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人力不足、体系建设);三是监管不严(人员不经培训上岗,缺乏财务、法定代表人)等;四是合力不全。主要集中在居家靠养儿防老,对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认同感不强,各主体未形成养老服务合力和体系。

材料3:讲某县的具体做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一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制度,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乡镇区域性敬老院6个+村级互助养老点32个”的三级服务网络。三是人才支撑,组建“银龄互助队”“青年志愿队”。

问题1:概括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要求:400字内,16分。

一、服务理念滞后,普惠供给不足。普惠性服务覆盖面窄,难以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机构认同度普遍不高,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固化,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足,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与老龄化需求结构性错配。

二、要素投入短缺,体系支撑乏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硬件配置不足;专业护理、医疗康复等人力供给短缺,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双缺;政策引导与体系化建设薄弱,尚未形成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养老服务网络。

三、监管机制松散,规范执行缺位。市场准入标准宽松,部分机构人员未经专业培训即上岗,缺乏必备的财务资质与合规管理能力;服务质量评估与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违规经营、安全隐患等问题突出。

四、协同合力薄弱,多元参与不足。社会认知存在偏差,居家养老依赖“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对专业机构与社区服务认同感低;政府、市场、家庭、社区等主体联动不足,资源分散未形成有效整合,跨部门协作机制不畅。

问题2.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请以A市民政局的角度,起草一份“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经验做法的交流发言材料”,600字以内,24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