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内容。D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总结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强调“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为我们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发展需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政府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形成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D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D一直根据实践探索和认识深化,不断探寻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科学定位。D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的十六大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D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我们D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更好实现宏观调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这也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但也存在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推进。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新定位。D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创造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新时代以来,我们D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推进价格改革和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大力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新时代中国经济能够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乘风破浪、稳健前行,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D立足国情和发展实际,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市场和更加有为的政府,形成了更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必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有效市场作用,用好“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好有为政府作用,用好“看得见的手”,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有效结合、相得益彰,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不断增强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新时代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什么是有效市场?有效市场主要是指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市场主体根据各类市场信息,自主作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决策。市场中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市场主体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更大收益。市场中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相互作用,使各类市场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让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和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