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23 08:10:02 67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X省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战略部署,分析研判我市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集航空制造、技术创新、多元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不仅是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方向,更是我们X市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增长新引擎、开辟产业新赛道的关键抓手。刚才,市发展改革委、X航空学院等几个单位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讲了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我都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深刻把握发展低空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

审时度势,方能行稳致远。当前,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风口,我们必须以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深刻认识其发展的必然性、紧迫性和可能性。

首先,发展低空经济是顺应国家战略、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低空经济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角逐的新领域。从国家层面看,D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加以部署。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权威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5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庞大市场,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蓝海”。面对如此重大的战略机遇,谁能率先布局、抢先发力,谁就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我们X市作为X省的重要城市,必须闻令而动、顺势而为,将发展低空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次,发展低空经济是发挥我市比较优势、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现实需要。经过多年培育,我市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一是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我们布局建设了X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人机产业园、X航空高新产业园等多个专业园区,产业链条涵盖了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24年底,全市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已达137家,年产值突破80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二是空域资源相对优越。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空域条件和净空环境良好,为开展各类低空飞行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三是服务保障体系先行先试。我们前瞻性地成立了全省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在提供空域管理、飞行计划、气象信息等服务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四是科教人才支撑有力。拥有X航空学院等专业院校,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专业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良好生态。

再者,发展低空经济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具有创新驱动强、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面广等特点。它能够有效串联起一二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催生的农业无人机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喷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工业领域,低空物流能够解决偏远地区和复杂地形下的物资运输难题,降低物流成本;在服务业领域,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发展低空经济,能够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短板和挑战。我市低空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特别是在高端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龙头领军企业不多,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仍需加强,颠覆性、原创性技术成果相对较少;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商业化运营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总的来看,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奋力在低空经济这条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二、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全力开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新局面

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场景牵引的原则,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立足X省、辐射X地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的《X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底,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亿元,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形成基础设施网络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健全、应用服务场景丰富、安全监管措施有力的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五个新”集中发力,抓好五大重点行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