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政策理论、时政热点等内容,类似行测的题目。
材料1:2025年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其中,对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个人收入。
材料2: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2025年8月19日发布的《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25年9月1日起,个人养老金领取形式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原有政策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条件基础上,新增以下3种领取情形:
重大医疗支出: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长期失业:申请之日前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
低保家庭: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材料3:就业是最大最基本的民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期的重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政策不断完善,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相比有显著优势,但是我国各地区的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及就业结构有明显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青年失业率偏高、就业结构仍需优化。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攻克就业总量压力、结构性就业矛盾、经济下行与总需求不足、人口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就业歧视及就业保障等挑战,通过扩大总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及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就业公平,加强就业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扩大我国的就业容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劳动者有就业意愿,企业有用工需求,如何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解答好这一问题,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一环。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完善培训项目设置,提高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在完善供需对接机制上做文章、下功夫,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力促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
材料4: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在人才和资金方面存在以下短板:
人才短板方面,高层次人才集聚不足:部分地区顶尖医学人才、领军前沿开拓复合型人才、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学术带头人等供给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使命不相适应。
人才结构和区域分布不均衡:医护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国际通行标准,全科医生数量和质量不足,专业学科之间、城乡地区之间人才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如妇产科、儿科、老年康复、病理医生等缺口较大,基层卫生人才和中医人才短缺。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教科人一体推进机制尚未健全,大部分医疗机构难以摆脱传统要素驱动路径,高精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较少,卫生人才政策体系缺乏品牌效应,资源碎片化,放权松绑不到位,人才队伍活力有待释放。
人才服务保障不足:一流医学高校、大院强所、百强医院和学科数量较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点专科数量不足,全球引才的洼地效应不足,国内外卫生人才竞争加剧,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面临挑战。
资金短板方面,财政投入不足:部分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预算编列不科学和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配套和医疗设备配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充分发挥。
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合理:资金配置不科学,部分地区未结合实际统筹区域内医疗卫生资金,导致有些机构资金结余大且未上缴财政,而有些机构因资金匮乏致使项目建设缓慢无法按期投入使用,难以正常运行。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