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治区D委、政府以“最高礼遇”迎接并专门召开座谈会,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闽宁一家亲”的真情,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
第一,真诚感谢。感谢自治区D委、政府的深情厚意。这份隆重的欢迎和高规格的安排,充分体现了自治区D委、政府对援宁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援宁干部的高看一眼,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深耕宁夏、奉献宁夏的决心。感谢各级各部门的鼎力支持。来宁的这段时间,给予我们细致入微的生活保障,提供了顺畅高效的工作对接,让我们心无旁骛地投身闽宁协作事业。感谢第十三批援宁干部的辛勤付出。在吴顺意同志的带领下,第十三批援宁工作队以高度的担当和务实作风,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第二,真心学习。宁夏这片土地,是精神沃土、实干熔炉、智慧宝库,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近期在压茬交接中,我们全体队员从“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翻天覆地变化,从胜利之山——六盘山的红色记忆和壮丽美景,从宁夏大地“黄河水甜,共产D好,亲”的生动局面中,接受到了深刻的D性教育、国情教育、革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我们将把自己当作新宁夏人,深刻感悟六盘山精神,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虚心汲取宁夏人民战风沙、拔穷根的无穷智慧,倍加珍惜难得的两年学习机会,向宁夏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学精神、学作风、学奉献,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闽宁协作的成果。
第三,真抓实干。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明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也是闽宁协作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接过第十三批援宁干部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深知使命光荣、责任在肩。我们将坚决贯彻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和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传承援宁干部好作风,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以闽人精神、闽人智慧、闽人力量,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和奋勇争先的斗志,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努力整合两省区区位、政策、平台、资源优势,全力推动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为共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样板”,为建设美丽新宁夏作出应有贡献。
两载春秋,山海情深,离别在即。在闽宁两省区D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牢记“闽宁协作要长期坚持”的殷殷嘱托,实干担当书写新时代“山海情”。站在闽宁镇这片热土上回望,700多个日夜的奋斗与感动奔涌心头。临别之际,千言万语汇成三句话,表达我的心声。
产业兴镇筑基业——园区建设实现跨越发展。我们坚持“招商为要、服务为本”,创新“规划、建设、招商”三同步模式,推动闽宁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两地三方”联动招商机制,举办“闽宁山海情”等系列推介会,通过叩门招商走遍7个省市,累计接待考察团168批次,接洽企业451家,落地企业45家,初步形成农副产品加工、低空经济等五大产业集群。
资源盘活拓富路——闽宁协作激活特色产业。我们聚焦盘活资源与市场开拓双轨并进,盘活110栋闲置温棚,建成3000亩白玉萝卜基地,带动50多户村民增收。特别是与林占熺教授团队合作,“以草代木”发展食药用菌产业,“以草代粮”发展菌草畜牧业,创建集“生态治理、产业示范、科普研学”于一体的循环产业示范基地。
全面协作聚民心——两地人民像石榴籽般紧抱在一起。我们协调厦门医疗队开展足踝健康筛查,为420名孩子送上矫形鞋垫;通过“山海石榴籽”工程,组织D政企各界互访70余批次,推动两地专业技术指导及农科成果应用转化,协调社会帮扶捐赠物资惠及千余名群众。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晶。在闽宁镇的蝶变中,实践深刻启示我们,传承“闽宁基因”方能行稳致远,发扬“战天斗地”精神才能再创辉煌。
山海不为远,协作情更长。闽宁的故事,因每一位奋斗者而更加精彩;闽宁的未来,因我们的同心同行而更加辉煌。
20XX年X月,我们来到宁夏。两年挂职路,隆德工作组始终牢记D中央和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挂职当任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谋事;把异乡当故乡,用“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干事;把信任当信念,凭“人人共建共享”的初心办事。我们立足隆德实际,融合闽宁两省区优势,“托养+”助残模式让困难群众有了“稳稳的幸福”,食用菌“014”模式让大棚里长出“致富菇”,“需求+”劳务协作让乡亲们腰包越来越鼓,让结对帮扶真正热在基层、暖在民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