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财险XX中支二季度风险监测分析会上的总结讲话(金融)
2025-09-10 09:50:03 679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中支2025年第二季度风险监测分析会,既是一次精准的“风险会诊”,也是一次关键的“工作部署”。刚才,XX同志传达了二季度风险监测指标的整体情况,相关部门对各自负责的红色预警指标进行了深入、详实的原因剖析和整改汇报。大家的发言,问题导向鲜明,数据支撑有力,措施思考深入,充分体现了我们直面风险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担当。可以说,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必要、很有成效。

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防范化解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让全体干部员工,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动上有的放矢,确保公司在稳健经营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下面,我结合刚才的通报和大家的汇报,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当前风险防控的严峻形势与复杂性

今年上半年,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业务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方面,我们继续深耕细作。我们持续推动的XX大蒜产量保险、商业性耕地目标地力保险等创新农险产品,为保障地方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在应对XX地区强降雨等自然灾害时,我们快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高效完成理赔,履行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在绿色保险领域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为XX地区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值得充分肯定。

但是,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从刚才通报的二季度风险监测指标来看,我们面临的风险压力依然巨大,一些潜在的风险点不容忽视,特别是几项亮起的“红色预警”,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综合来看,当前我们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风险和挑战:

第一,业务经营风险的压力持续加大。从通报数据看,我们的综合成本率指标亮起了红灯,二季度末达到了99.7%,虽然仍在承保盈利区间,但已逼近盈亏平衡点,同比上升了1.8个百分点。这背后反映出市场竞争白热化带来的承保端压力,以及赔付成本刚性上涨的双重挤压。部分险种,特别是车险和部分非车险业务,赔付率居高不下,费用管控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待提升。此外,我们在农险领域的快速发展,虽然是服务“三农”的亮点,但也意味着我们的风险敞口高度集中于自然灾害风险,一旦发生区域性重大灾害,将对公司的赔付能力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巨大冲击。

第二,合规内控风险的根基仍需夯实。“无内控、不经营”。从日常检查和监管通报来看,一些顽固性、反复性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合作机构的销售行为管理仍存在漏洞,个别代理渠道为了追求业绩,存在销售误导、承诺返佣等违规行为,引发了客户投诉。二季度我们的万张保单投诉量环比上升了5.3%,虽然绝对值不高,但增长趋势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同时,反洗钱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测的精准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问题,一旦累积,就可能演变为侵蚀公司信誉、引发监管处罚的重大风险。

第三,操作与技术风险的防范能力亟待增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我们的业务流程越来越依赖信息系统。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等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二季度虽然未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但风险排查中发现,部分环节的数据权限管理不够严格,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仍需加强。一旦发生数据泄露或系统宕机,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会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第四,队伍建设中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员工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其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至关重要。当前,部分员工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存在“重业务、轻风控”的惯性思维,对制度规程的敬畏之心不足。在干部队伍中,也存在少数管理者对风险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这种思想上的麻痹,是滋生各类风险隐患的最大温床。

这些问题,既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因素,更有我们自身管理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的主观原因。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这些风险点进行再审视、再评估、再加固,决不能让小风险演变成大问题,决不能让局部风险扩散为系统性风险。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