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发挥高质量项目支撑作用的调研报告
2025-09-08 10:10:03 679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点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后劲、抓项目就是抓未来的条件下,研究延安高质量项目对于推进延安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四五”及2023年项目实施情况

(一)“十四五”项目实施情况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鲜明导向,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重大项目1425个,总投资XX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XX亿元;“十四五”中期评估中,调出因条件不成熟难以实施的项目232个,调入新谋划项目75个。调整后,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1268个,总投资XX亿元,“十四五”期间投资XX亿元。

“十四五”期间共列市级重点项目765个、占比60.33%,总投资XX亿元、占比80.49%,“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XX亿元、占比83.6%。其中,在建项目548个,总投资XX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XX亿元,已完成投资3696.78亿元,完成占比77.09%;竣工项目217个,总投资XX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XX亿元。

从项目类别看,产业类项目398个,其中正在推进项目291个,已完工项目107个,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29.87%;基础功能类项目329个,其中正在推进项目236个,已完工项目93个,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25.33%;民生保障类项目37个,其中正在推进项目20个,已完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69.86%。投资结构和项目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类项目、基础功能类项目和民生类项目占比从2021年的44:49:7到2023年的52:43:5,产业类、民生类项目占比不断提升,基础功能类项目不断下降。

从投资规模看,投资XX亿元以上项目79个,总投资XX亿元,占总投资的25%;投资XX亿元以上项目35个,总投资XX亿元,占总投资的19%;XX亿元以上项目21个,总投资XX亿元,占总投资的15%;XX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XX亿元,占总投资的8%。

从投资主体看,政府投资类项目336个,其中正在推进项目327个项目,已完成项目9个,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31.84%;社会投资项目429个,其中正在推进项目338个,已完工的91个项目,完成投资XX亿元,投资完成率27.87%。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占比由2021年的51.3:48.7调整为43.9:56.1,项目投资结构由过去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向社会投资为主体转变,市场经济有效投资进一步释放。

(二)2023年项目实施情况

全市上下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344个重点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XX亿元、同比增长4.3%,投资完成率达到103.4%、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社会资本项目、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18.9%、19.2%、1.2倍,全年建成投产项目111个,其中产业项目73个。全年共有亿元以上统计在库项目285个,同比增加17个;其中,有施工进度的项目242个,同比增加7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81.2%。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全市重大项目进展基本顺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数量相对不足。2023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344个,虽然较20XX年有所增加,但数量居全省第7位,较20XX年降低1个位次。全年统计在库项目941个,较20XX年减少58个、较2021年减少12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87个,较20XX年减少21个、较2021年减少50个。二是项目结构不优。产业类项目变数大,实施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已实施项目仅占全部项目的52%,文化旅游、现代农业项目规模小、数量少,产业链条短,难以形成集群发展效应。三是项目资金保障有缺口。全市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主要以自筹为主,资金面趋紧且融资渠道单一,全年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14.9%,国内贷款下降23.1%,自筹资金增长11.2%,其他资金下降30.4%。四是项目成熟度不够高。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中,黄陵硅基新材料、高新区5GW高效N型电池等29个项目因条件不具备、成熟度不够等被调出了项目盘子,占比8.4%。谋划储备项目和签约项目的转化率不够高,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盘子不足三分之一。

二、项目实施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年”工作部署,特别扎实推进“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各项工作,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工作机制,聚焦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高质量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谋划、推进、保障、服务等方面。

(一)高质量谋划储备项目。始终坚持谋项目就是谋发展理念,落实“六个一批”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四个联动”抓谋划,“四个标准”抓准入,“加减乘除”抓审核机制,坚持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形成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一是建立项目谋划与权威第三方机构和行业专家联动、与属地政府和要素保障部门联动、与产业链条和招商引资联动、与区域财力、环境承载能力联动的“四个联动”机制破解项目谋划论证不深不实、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先后多轮组织部门、专家赴县(市、区)进行指导。二是编制重点项目时要符合中省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契合省级、市级重点产业链群;投资主体、建设资金、用地指标来源明确,同时对办理占用林地、环评等重要审批手续的可行性和亩均效益有充分评估;符合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方向,利于争取建设资金;符合安全和能耗要求的“四个标准”破解项目前期把关不严、要素保障不力、部分项目难以推进实施等问题,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进入市级重点项目盘子,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三是通过做好加法,确保增量;做好减法,提升质量;做好乘法,释放变量;做好除法,提高含金量的“加减乘除”机制破解项目结构不优、含金量低、效益发挥不明显等问题。2023年底共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592个,总投资XX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占比64.8%,储备项目转化率达到33.7%。

(二)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一是制定延安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方案、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有效推动三方面16条措施落地见效。二是编制市、县领导包抓重点项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落实“五个一”工作责任,明确31名市级领导包抓46个项目,167名县级领导全流程协调、服务、保障282个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建立周“解扣”工作机制,精准解决项目招引、谋划、落地、推进、建成等环节存在具体问题和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解决市直需要多部门联动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县(市、区)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2023年累计召开周“解扣”会29次,研究议题68个,交办任务205项,市县两级破解堵点难点944项,工作经验多次受到中央深改办等通报表扬和宣传报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