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强作风+守正创新促发展——围绕两起典型案例的反思与实践
2025-09-07 11:00:02 680

 

 

一、深刻剖析案例根源,筑牢思想防线

(一)站位不高是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

云南曲靖统计造假案件暴露出部分干部对统计工作属性的认知偏差,将数据作为谋取政绩的工具,忽视了统计数据对经济决策的基础性作用。这种行为本质上是立场动摇、“四个意识”缺失的表现,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一D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要求。同样,黄冈市黄梅县违规吃喝问题反映出少数D员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执行存在温差,将纪律要求视为“软约束”,在思想深处未真正树立起廉洁从政的价值导向。

(二)责任落实不力是问题滋生的关键症结

统计造假背后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执行梗阻,从数据采集到审核的全链条责任体系形同虚设,暴露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的多重缺位。违规吃喝问题则折射出作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的“宽松软”,单位内部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对“八小时外”的行为监管存在盲区。这两起案例共同揭示出,责任虚化必然导致制度空转,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

(三)监督机制缺失是问题蔓延的重要诱因

统计领域的监督检查未能有效覆盖数据生产全流程,“数字腐败”的隐蔽性使得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奏效;违规吃喝问题的隐形变异特征,凸显出现有监督机制在应对新型腐败手段时的滞后性。这警示我们,必须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全周期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问题滋生蔓延。

二、对照反思工作短板,找准改进方向

(一)工业经济领域:数据真实性亟待强化

在园区工业经济管理中,存在部分企业为争取政策扶持虚报产值、能耗数据的现象。例如,个别企业通过拆分项目、虚增产能等方式制造虚假繁荣,导致统计数据与实际发展脱节。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宏观经济决策,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究其根源,在于对企业数据报送的审核机制不健全,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数据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二)安全生产领域:责任传导存在断层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