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篇)
2025-09-02 08:00:03 680

 

 

 


 

 

同志们: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节点,向我们提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今天,我们站在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这个历史的交汇点上,讨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不仅仅是部署一项具体任务,更是在回答一份深刻的时代问卷。如何从过去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力量,又如何为未来全面的乡村振兴开辟道路?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做埋头苦干的实干家”,更要做抬头看路的思想者”,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和辩证关系。下面,我围绕五个关系”,与大家作一交流。

第一,正确处理巩固拓展的关系,在守住底线中开创新局

巩固与拓展,是有效衔接的一体两面,互为前提,辩证统一。巩固是基础,是前提,守成”;拓展是方向,是目标,开拓。没有牢不可破的巩固,拓展就是空中楼阁;没有高瞻远瞩的拓展,巩固就会陷入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风险。当前,一些同志存在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重巩固、轻拓展”,认为只要守住不返贫的底线就万事大吉,工作重心仍然停留在输血和兜底保障上,缺乏向发展转段的魄力和办法。另一种是急拓展、忘巩固”,急于求成,热衷于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忽视了对脱贫基础的动态监测和对风险隐患的排查化解。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路径是:拓展引领巩固”,巩固保障拓展。要将防返贫监测网与乡村发展的产业网、治理网、服务网深度融合,让监测不再是孤立的打补丁”,而成为乡村发展全过程的传感器。要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增量,优先配置到最需要巩固的区域和人群,让发展的成果精准地加固薄弱环节。比如,我们规划一个新的农产品加工厂,就要优先考虑吸纳多少监测对象就业,优先布局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村庄,实现发展与巩固的同频共振。守住xxxxx名脱贫群众的胜利果实,这是我们的底线;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目标。

第二,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的关系,在有效有为中激发活力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政府和市场是驱动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脱贫攻坚时期,我们更多发挥了政府主导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进入新阶段,我们必须更好地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但要避免包办代替。政府的要伸得准,而不是伸得长。要重点在规划引领、政策供给、平台搭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发展创造一个公平、高效、有序的环境。比如,政府要做好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引流工作,但具体项目怎么建、产品怎么卖,要相信市场、依靠主体。我们投入x.xx亿元的财政资金,不是为了直接生产产品,而是为了撬动几十亿的社会资本,培育出能自主闯市场的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市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要防止脱缰失控。要尊重市场规律,但不能当甩手掌柜。特别是对于刚刚起步的乡村产业,市场有其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出现同质化竞争、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产业指导目录、品牌标准体系等,为市场导航护航。同时,要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小农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坚决防止资本下乡变成资本下乡、农民上楼的异化现象。

第三,正确处理塑形铸魂的关系,在内外兼修中建设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既要振兴经济,也要振兴文化;既要塑形”,建设美丽宜居的硬件环境,也要铸魂”,培育文明善治的乡风民情。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振兴。过去,我们投入大量资金,修路、建房、改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塑形”,是看得见的政绩,非常必要。但如果没有跟上,乡村就可能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和根脉。一些地方出现了村庄像城市、乡风像过客的现象,值得我们警惕。铸魂就是要抓好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文化上,要深入挖掘和传承我们xx县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要通过建设村史馆、举办民俗节庆、评选文明家庭等方式,重塑乡村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治理上,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要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有效做法,引导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大家的事商量着办。要让村规民约真正长出牙齿”,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行为准则。一个环境优美但人情冷漠的乡村,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个产业兴旺但精神空虚的乡村,也绝不是真正的和美乡村。

第四,正确处理输血造血的关系,在激发内力中增强韧性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是要从以输血为主,转向输血造血相结合,并最终以造血为主。输血依然必要。对于xxxx户监测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政策兜底、资金扶持、社会救助等输血措施一刻也不能停,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但输血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恢复造血功能,而不是让他们产生依赖思想。关键在于增强造血功能。对而言,要扶志扶智,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激发群众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劳动光荣、奋斗幸福的观念深入人心。对而言,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盘活村里的土地、山林、闲置资产,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实现形式。一个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就有了为村民办事、引领发展的底气和能力。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乡村,就像一棵无根之木,经不起任何风雨。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