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镇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5-08-31 09:00:02 678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在XX镇召开这次意义非凡的乡村振兴发展研讨会。昨天,镇D委在XX村组织召开了一场气氛热烈、成果丰硕的现场研讨会,来自基层的D员代表、村民代表和各位业界朋友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更系统性的谋划,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共同擘画XX镇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D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XX镇而言,这不仅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更是关乎自身长远发展、关乎全体村民福祉的内生需求。借此机会,我将结合前期的调研和昨天的讨论,谈几点看法,与同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在承前启后中把握发展新阶段

回顾过去几年的奋斗历程,XX镇特别是以XX村为代表的乡村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家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纸上的口号变为了脚下的道路、村里的实景和百姓的收入。通过深度挖掘和活化XX民族文化资源,成功打造了“X”这一响亮的文旅品牌,吸引了四方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与田园牧歌。在产业发展上,以高山蓝莓、高山茶叶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已形成规模,并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等模式,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带动了村民稳定增收。特别是XX村的村集体经济,仅蓝莓产业一项,年收入预计就可达到三四十万元,这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实现了连续多年超过15%的快速增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辛勤耕耘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朋友鼎力支持、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向所有为XX镇发展付出努力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和“成长的烦恼”。正如昨天研讨会上各位代表所指出的,我们的民宿产业虽然初具规模,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和高端的品牌引领,导致客源稳定性不强;村庄的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既影响村民的生活品质,也制约了旅游体验的提升;更核心的是,我们对XX民族文化的挖掘和转化还不够深入,文化IP的塑造能力、文化故事的讲述能力还有待加强,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的通道还不够通畅。这些问题,是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二、锚定方位、高点站位,在对标对表中明确发展新思路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不能就事论事,而要胸怀大局。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找准XX镇在国家发展大棋局中的定位。今年初,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份文件与《乡村全面振兴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行动纲领。

这些政策文件反复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在内的全面振兴。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思路必须从过去单一的、点状的突破,转向系统的、全面的提升。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口袋富起来”,更要追求“脑袋富起来、环境美起来、乡风文明起来、治理强起来”。XX镇的发展实践,必须成为践行中央精神的生动案例。我们要将XX村乃至整个XX镇的振兴,置于建设XX市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去考量,充分发挥我们文化特质鲜明、生态禀赋优越、特色产业突出的比较优势,走一条具有XX特色的差异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因此,未来的发展思路必须高度聚焦“融合”与“提升”两个关键词。融合,就是要打破产业边界、城乡边界、区域边界,推动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要素资源高效整合、社会力量广泛联合。提升,就是要推动产业层次、治理水平、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民生福祉的全方位跃升。这应成为我们未来工作的总遵循、总方略。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固本兴新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明确了思路,关键在于落实。结合昨天研讨会达成的共识,我认为,XX村乃至全镇的乡村振兴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突破、持续发力。

第一,健全组织体系,以坚强D建引领激活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D。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D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其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昨天会议上提出的深化“镇D委+村D支部+发展联盟+集体经济组织”四方联动体系,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运转高效的组织领导架构。镇D委要做好“总指挥”,加强顶层设计、政策供给和资源统筹;村D支部要当好“桥头堡”,把D的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带领群众、发动群众;新成立的“振兴发展联盟”,要扮演好“催化剂”的角色,有效整合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集体经济组织则要成为“发动机”,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

激活内生动力,最根本的是要激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完善村民议事协商、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要探索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不仅是振兴的参与者,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当每一位村民都把村庄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把村庄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脸面来维护时,乡村振兴就获得了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就能真正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与发展共同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