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我县已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文明校园1所、市级文明校园7所,并在此基础上,成功打造了雷锋学校3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11所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1所。全县教育系统形成了“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浸润、全面提升”的文明创建新格局,师生文明素养、校园文明程度、育人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性跃升。现将本年度创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XX县地处历史文化交汇之地,既是XX历史时期的北方重镇,又是XX古道上的关键枢纽,更是在近代革命史中扮演了XX山脉抗日游击根据地核心区域的重要角色。这片热土承载的厚重历史文脉与光荣革命传统,是我们在新时代开展思想教育、铸魂育人的最宝贵资源。县教育系统立足此独特优势,系统性地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深度融入办学治校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创新构建了“全员、全程、全学科、全时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红色教育生态体系。
在深厚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下,为构建科学、系统、高效的育人体系,XX县教育系统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独创并全面推行“1+4+N”协同育人课程模式,旨在打破学段壁垒、整合育人资源、凝聚教育合力,形成一体化、全链条的育人新机制。
“1”是指以思想理论课为主渠道。我们坚决落实“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求,将思政课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构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段衔接、螺旋上升的思政课程新生态,确保思想教育的连续性与系统性。今年5月初,我县成功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交流活动,汇聚全县骨干教师智慧,共商共研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有力推动了思政课的守正创新。
“4”是指创新打造四大特色育人品牌矩阵。这四大品牌课堂如四根坚实支柱,共同支撑起全县协同育人的宏伟大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精神滋养与价值引领。
“育苗青学堂”:主要面向学前教育及小学低年级阶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品德启蒙教育。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祖国、爱集体、讲礼貌、懂分享等基本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石榴籽红课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堂通过组织学习各民族历史文化、传唱民族团结歌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团队会、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领航金讲堂”: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高端育人平台,定期邀请各级领导干部、各行业精英、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大国工匠等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他们用亲身经历与鲜活案例,为师生们讲述奋斗故事、诠释社会责任、解读国家政策,点亮了广大师生的理想灯塔,坚定了他们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信心与决心。
“家校名学堂”:致力于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坚实桥梁。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家长委员会、开通线上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组织亲子实践活动等方式,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引导家长与学校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凝聚起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强大合力。
本年度,四大品牌课堂交相辉映,已累计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30余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N”是指深度挖掘其他所有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我们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实现“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通过引导语文教师在诗词歌赋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音乐、美术教师在艺术作品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与文化自信,物理、化学教师在科学探索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体育教师在团队协作中锤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构建起万川归海、润物无声的学科融合育人大格局。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灵魂,是滋养学生成长的无形力量。XX县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始终坚持将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自2021年以来,我县勇当全市教育改革创新排头兵,2022年成功入选自治区首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县,2023年与XX知名学府附属实验学校达成战略合作办学协议。经过不懈努力,今年3月,XX县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成为自治区首批、XX市唯一的获此殊荣的县区,更是全国首个通过此项国家级验收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标志着我县教育事业实现了内涵式、跨越式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和美”为核心的区域校园文化体系,着力培育学生“尚善”的精神品格。这一文化体系与XX县“尚善包容、厚德开放”的地域主流文化一脉相承、深度融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