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以“书记龙门阵”这种接地气的形式,召开这次社区治理联席会议,主题明确,意义特殊。刚才,我们听取了X街道关于X小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听取了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思路汇报,并围绕业主们近期集中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深刻理解新时期社区治理的重大意义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D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城市的文明进步。近年来,我们X社区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特别是以X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的组建为标志,我们在探索D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社区治理,核心在于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D建引领,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将D的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构建起以社区D委为核心,以小区D支部为战斗堡垒,以楼栋D小组和D员楼栋长为基础单元的垂直贯通、响应迅速的组织体系。通过这个体系,把D的领导落实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确保社区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理解“多元治理”的丰富内涵。过去的社区管理,往往是居委会唱“独角戏”,力量单一,手段有限。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则是一场“合奏曲”,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这其中,不仅包括社区“两委”、物业服务企业,更要广泛吸纳驻区单位、各类企业商家、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以及广大居民骨干,形成一个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社区合伙人”治理生态。我们要通过搭建各类议事平台,畅通民主协商渠道,让每一位“合伙人”都能在社区治理的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深刻转变,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
二、直面问题,精准施策,着力破解当前治理工作的痛点难点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刚才大家讨论中提到的X小区业主反映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是当前许多老旧小区治理面临的共性难题。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勇于碰硬,以“钉钉子”精神逐一加以破解。
第一,基础设施老化带来的“硬伤”问题。X小区建成于2008年,至今已有十余年历史,部分基础设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化和损坏。例如,有业主反映的排水系统在雨季存在堵塞和倒灌风险、部分楼栋屋顶出现渗漏、外墙涂料脱落、公共区域线缆私拉乱接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安全和生活品质。这些问题看似是“硬件”问题,实则考验的是我们基层治理的“软件”能力——即我们发现问题、协调资源、推动解决的能力。
第二,物业管理服务中的“磨合”问题。物业服务是社区治理中与居民感受最密切的一环。从刚才的讨论和一些案例来看,当前物业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的匹配度上。部分业主反映卫生保洁不到位、安保巡查不及时、公共设施损坏后维修迟缓等问题,而物业公司则可能面临收费难的困境。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根源在于权责不清、沟通不畅、监督缺位。新成立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搭建起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桥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推动双方相向而行,实现良性互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