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关于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与体会
2025-08-29 08:00:05 678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心得。这几天的集中学习,内容充实,启发深刻,让我获益匪浅。坦白说,比起分享什么成功经验,我更想借此机会,本着一种谦虚求教的态度,和大家聊一聊我在学习和反思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些真实的困惑,也算是对自己近期思绪的一次梳理和剖析,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

一、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引导者”——一场深刻的认知转变

长期以来,在我的潜意识里,教师的角色定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站在讲台上,将自己脑中的知识体系,系统地、完整地、准确地传递给学生。我曾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反复打磨课件,优化讲解的逻辑和语言,力求做到“滴水不漏”。我一度认为,这就是尽职尽责,这就是教育的核心。

然而,本次培训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探讨,以及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深入解读,像一块石头投进了我平静的认知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我开始深刻地反思: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是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那种看似高效的知识传递,是否真正转化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育的核心目标从单纯的知识获取,转向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培育时,我过去所坚守的“传授者”角色,显得如此单薄和局限。

这场认知转变对我而言是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要否定一部分过去的自己。它要求我从讲台的中心退后一步,把课堂的聚光灯让给学生。这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调整,更是一场教育哲学的重塑。我开始意识到,教师的价值,或许不在于“给予”了多少,而在于“点燃”了什么。这种从“权威”到“向导”的角色转换,是我此次学习中最深刻的认知收获,也是我未来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内化和修炼的核心课题。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我认识到更新观念、总结经验教训,是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第一步。

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几点挥之不去的实践困惑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