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网信系统2025年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2025-08-25 09:10:05 678

 

 

很荣幸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与大家交流学习。2025年是全面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也是我县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智慧城市”迭代的关键一年。作为网信系统的“一线指挥员”,我深切体会到,网信事业既是“国之大者”的微观映射,更是“县之要事”的具体实践。半年来,我们紧扣“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的使命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在破题中创新,对“如何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以“思想破冰”引领“方向破题”,在把握大局中校准网信事业发展坐标

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对县级网信办而言,能否把准方向、把牢舆论导向、把稳价值取向,直接关系D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关系D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今年以来,我们把“学深悟透”作为首要任务,建立“每周一学、每月一研、每季一测”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比如,3月结合“D纪学习教育”,组织全体干部逐字研读《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重点围绕“坚持D管互联网”“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等章节开展研讨,我带头分享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的“部分村干部对网络舆情‘怕管、不管、不会管’”问题,引发大家对“如何将D的领导贯穿网信工作全过程”的深度思考。4月,在参加全省网信系统“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专题培训后,我们立即梳理出“数字技术在村级事务公开中的应用场景”“短视频平台舆情处置流程优化”等12项具体课题,由班子成员牵头领办,目前已形成《**县村级新媒体平台运营规范(试行)》等3项制度成果。

这些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网信工作的“根”在,“魂”在D性。只有把“两个维护”的要求转化为“一键响应”的工作机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接诉即办”的服务标准,才能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下一步,我们计划每季度召开“网信+部门”联席会,邀请融媒体中心、公安局网安大队、各乡镇宣传委员参与,通过“案例复盘+问题会诊”的方式,把D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细化为本地的“施工图”“任务书”。

二、以“精准发力”推动“质效提升”,在守正创新中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激活数字发展动能

网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守得住”,也要“做得实”。今年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内容管理、安全防护、数字赋能”三大关键领域,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在“守阵地”上求细,让网络空间更清朗。针对基层“舆情发现慢、处置散、回应弱”的痛点,我们创新推出“三级联动”监测机制:县级层面依托“网信云平台”24小时实时监测,重点关注涉民生政策、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领域舆情;乡镇(街道)设立“网评信息员”,由村(社区)D支部书记、驻村干部、乡贤代表组成,负责线下核实、线上引导;村(社区)建立“网格+网情”台账,将网格员的日常走访与网络舆情收集结合,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今年6月,某乡镇因暴雨导致道路中断,有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政府不作为”的不实言论,我们的监测系统15分钟内捕捉到信息,乡镇网评员20分钟内联系当事人核实情况,村网格员同步在现场拍摄抢修视频,三方联动下,2小时内发布权威通报,不仅化解了舆情,还因“公开透明”的回应赢得群众点赞。据统计,上半年全县网络舆情处置平均时长从去年的6小时缩短至2.5小时,负面舆情转化率同比下降42%。

(二)在“保安全”上求严,让网络安全更可靠。网络安全是“国之大者”,更是“民生之基”。我们坚持“平战结合”,一方面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活动,通过案例讲解、模拟攻击演练等方式,提升干部群众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建立“重点单位+关键系统”防护清单,对县政务服务中心、人民医院、金融机构等28家单位的37个信息系统进行“安全体检”,上半年共排查出漏洞113个,整改率10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全市率先试点“网络安全保险”,为12家中小企业的网络设备、数据资产购买保险,既降低了企业安全投入压力,又提升了风险抵御能力。5月,某企业因遭受勒索软件攻击导致生产停滞,通过保险理赔快速恢复了系统,企业负责人感慨:“没想到网络安全还能‘上保险’,这让我们更有底气搞数字化转型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