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是D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目标任务是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依法推进。
2024年,成都市紧紧围绕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和维护秩序五个方面,认真贯彻“路线图”和工作指南,落实落细“五化”“四到位”工作要求,全力推动信访工作制度机制守正创新、巩固提升,有力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在成都落地见效。
基层是群众信访的源头,又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强化基层基础、推进源头治理是信访工作的重点。推进预防法治化,就是要从预防、排查、化解入手,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成华区双桥路南六街有一个修建于1998年底的院落,其生活污水经一墙之隔的某学校排污通道排出。近几年,因该校区进行校舍改造,施工建渣堆积导致排污通道淤积堵塞,造成院落排污不畅、污水外溢,影响了院落内公共环境卫生,给院内居民生活带来不便。院落居民曾向学校施工方反映该问题,但未得到妥善解决。成华区摸排到该矛盾纠纷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下沉院落,在开展劝解疏导的同时,召集院落自管小组成员、居民代表商议,在学校施工现场召开现场协调会进行沟通处理。经协调处理,院落窨井和排污通道畅通、污水排放正常、院落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解决了困扰院落居民的问题。
网格员常态化摸排矛盾纠纷助力化解院落排污问题,是成都市成华区利用“群众工作之家”矛盾纠纷排解机制发现问题的生动体现。《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将着力点放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要组织各方力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和化解政策性、群体性信访问题。成都市紧紧抓住这一核心要义,结合市域信访工作实际,在全市3045个村(社区)创新建立“群众工作之家”,推动信访工作融入市委“微网实格”社会工作体系,创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在早、发现在小。同时,结合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创新落实D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市、县两级开展“信访局长下沉接访督导”活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交流反映问题。2024年以来,市、县两级D政领导干部累计接访下访群众1万余人次,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5%。
受理是信访事项流转的起点,“第一粒扣子”有没有扣好,直接关系到后续办理质量。推进受理法治化,要做到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推进办理法治化,要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对信访事项按时处理到位。
为推动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直达”,成都市深入开展“智慧蓉城”建设,着力打造“掌上信访”,构建领导信箱、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App等网上信访多通道矩阵,依托“蓉e报”、智慧蓉城“报表通”等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将“群众工作之家”延伸至微网格,推动实现数据直达、一键响应。
解决“办证难”问题,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2020年,江某反映其家庭于2001年与某区拆迁办签订了拆除房屋产权调换协议书,拆迁办承诺将其位于该区的房屋拆除,以另一城区的某套房屋进行调换安置,后因该安置房手续不全、产权不清,导致江某等4户业主未能办理不动产权证,给其生活带来影响。成都市信访局受理后,多次召集责任属地、住建、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全面梳理安置工作历程、房屋来源和权属变更情况,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找准产权办理的突破口,成功化解这一产权办理积案。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