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案例:在2025年第二季度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专题学习中,支部虽然组织了集中学习和文件传阅,但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仅有两位班子成员发言,多数D员满足于照本宣科,对如何将新发展理念应用于我县XX生态旅游区的高质量发展缺乏深度思考和具体建议,学习成效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
具体案例:2025年5月,针对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县某项民生工程资金使用不透明的谣言,支部内部有少数同志认为是“小道消息,不必较真”,支部层面也未及时组织引导D员干部对此类舆情进行正面回击和澄清,错失了主动引导舆论、消除群众误解的最佳时机,反映出在复杂舆论环境下的担当和斗争精神不足。
具体案例: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文稿时,初稿内容大量停留在对上级文件的复述和原则性要求的罗列上,对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瓶颈以及实体经济的具体需求分析不透,提出的措施“穿靴戴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表明支部在推动D员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建议的能力上还有欠缺。
具体案例: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上,某位同志在自我剖析时,仅提到自己“有时加班加点不够,需要提高工作效率”,而对其存在的“遇到棘手问题绕着走”的担当精神问题避而不谈。其他同志在对其进行批评时,也多以“希望今后加强学习”“注意劳逸结合”等笼统意见为主,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问题根源,使得组织生活会锤炼D性的作用打了折扣。
具体案例:支部组织的“重温入D誓词”活动,流程规范但情感触动不足,有的D员同志仅仅是机械地跟读誓词,未能真正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反思入D初心和D员使命。活动后的交流发言中,谈理想信念的“大道理”多,谈如何立足岗位践行初心的“实在话”少,显示出D性教育的深度和实效有待提升。
具体案例:对于XX镇XX村村民多次反映的村道失修、影响出行的信访件,办公室仅按流程转批给了相关职能部门,并未主动跟踪催办、实地了解情况。直到县委主要领导下访时发现该问题依然未解决,才“倒逼”办公室协调力量加紧处理。此事反映出支部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主动性和彻底性不够。
具体案例:在2025年初确定办公室年度大额办公设备采购计划时,由于时间较紧,仅由分管领导与办公室主任商议后便提交了方案,未严格按照程序召开支委会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也未就采购方案的必要性、经济性在支委成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决策过程不够透明、规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