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官,“板凳虽硬但暖群众心”,道出了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谛。“硬板凳”象征着基层工作的艰苦:条件简陋的办公环境、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务、攻坚克难的压力挑战;而“暖群众心”则是这份坚守的价值回响——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年轻干部坐“硬板凳”,是成长的必修课。在社区网格里,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需要反复上门、耐心沟通。就像有的年轻干部为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分歧,连续两周蹲点社区,在D群服务中心的硬椅子上接待几十位居民,逐户听取意见、协调利益,最终促成项目落地。这把“硬板凳”上,承载的是倾听民声的耐心,是破解难题的决心,更是对群众的真心。
群众坐“热板凳”,是工作的落脚点。当政策红利精准送达,当矛盾纠纷妥善化解,群众心中自然暖意融融。比如在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扎根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在村委会的长凳上商量产业发展,从引进新品种到打通销售路,用实干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这“热板凳”正是民心向背的生动写照。
山东肩负“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年轻干部生逢伟大盛世,肩负历史使命,要在“硬板凳”上为群众焐热“热板凳”:
一是多在村委会硬板凳上听民声,把诉求记在本上、放在心上,让政策顺着民意走;
二是常到社区服务站冷椅上解纠纷,用耐心磨平矛盾棱角,让邻里关系升温;
三是蹲在田间地头土埂上谋发展,把汗水洒在产业里,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以“硬板凳”上的实干,换群众“热板凳”上的舒心,让每一份坚守都成为暖心纽带。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