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广东省湛江市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2025-07-29 09:30:01 678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40分)

材料:《大学》第一章有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有人认为“止”是一种理想境界,更是一种底线要求。

问题:根据这句话,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对“止”的理解,1000字。

《大学》开篇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揭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止”既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强调,“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守从政道德,才能冷静处世。深刻理解“止”的双重内涵,有助于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既保持战略定力,有利于坚守发展红线,又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知止而后有定”,只有知道目标所在,才能志向坚定。我们的目标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个别地方热衷于大拆大建,沉迷于形象工程,轰轰烈烈的剪彩换来的却是“烂尾”。贻害无穷,说到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还是因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正确,只要知道目标所在,才能有所“止”,方能守护群众利益,静心谋划长远。对湛江而言,只有“止于至善”,才能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唯有“知止不殆”,方能严守安全、生态、民生底线。

一要锚定战略定位之“止”,明确城市发展坐标系。聚焦“三化三大”发展路径,以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等千亿级项目为“止境”,构建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重点推进产业园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湛江湾实验室建设。

二要恪守生态保护之“止”,筑牢绿色发展底线。要严守红树林生态红线,实施“退塘还林”三年行动,坚持养殖塘生态修复,继续完善红树林碳中和交易示范区建设。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徐闻菠萝海等生态区实行项目准入负面清单,确保生态空间占比率。

三要夯实民生保障之“止”,完善公共服务基线。要坚持实施"教育强基"工程,强化中小学建改扩建,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大力推行教师轮岗工作制度。推进“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加强医疗资源均等化建设,实现县域胸痛中心全覆盖,提升基层就诊率。

四要明晰治理边界之“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权力止界清单”,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推行“否决事项层级审批制度”,深化“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整合12345热线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群众诉求3小时响应。

五要传承文化根脉之“止”,守护精神家园内核。划定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资金投入,推动“非遗工坊”建设,推动雷剧、醒狮、人龙舞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打造金沙湾滨海文旅走廊,深度实施“老城记忆”工程,修缮历史建筑遗址旧址,开发特色影视文旅路线,推动文旅产业向深发展。

第二题:材料分析题(60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