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XX建立“我帮企业找市场”服务企业新机制,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的经济工作推进机制,帮助企业拿订单、拓渠道,打通企业上下游“最后一公里”。同时,全面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持续拓展和优化对外交往网络、渠道和领域,更加广泛地“链接世界”,完善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和作用,通过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式,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常态化服务支撑。
面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机遇,XXX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D支部立足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硅谷和生态环境国际合作高地定位,动员全体D员干部职工筑牢D建先锋示范阵地,以“四建强”推进D建工作提质增效,争创“乘风出海”D建品牌,促进绿色发展国际合作。
二、主要做法
(一)理论建强,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开展“第一议题”学习XX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D日活动XX次、D员干部讲D课XX次、读书班XX期;结合工作实际完成创新国际化环境中D的建设工作研究,形成了《XXX研究报告》。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2次,开展“第二议题”廉政教育XX次,开展谈心谈话XX人次。
三是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贯彻D管宣传、D管意识形态、D管媒体原则,牢牢掌握D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进一步加大涉外机构和出海企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管理力度,提升学习频次、学习深度、学习广度。
四是搭建D建交流合作平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与央国企深入开展D建联建共建,搭建出海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专项座谈会、对接会、研讨会等线上线下会议,邀请优秀企业交流分享国际环境下的成功管理经验,为中小企业出海纾困解难、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通过多举措抓实理论学习,将学习融入日常,化为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能力建强,绿色技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一是持续拓展“丝路”朋友圈。加入“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新增设立阿联酋等6个海外联络处,建立“走出去”区域联动合作机制。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供需对接。开展绿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带一路”乘风出海系列交流活动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挑战及应对措施等政策研讨会90余场,组织企业参展、赴海外调研考察10余次,实地调研奥地利等8国;征集国内外绿色技术合作需求86项,向沙特阿拉伯等21个国家推介XX长隆科技等144家企业319次;定期更新中心绿色技术数据库,共储备国内外12类千余个绿色技术。设立“一带一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零碳服务中心,联合欧盟创新中心等11家机构推广“欧盟下一代”认证等咨询服务,并与杭州布雷科签订服务协议。联合山东大学XX研究院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培训学员30名。
三是精心打造“乘风出海”活动品牌。举办“一带一路”乘风出海系列对接交流活动18场,包括中荷、中日、中泰、中哈等技术对接交流会,越南、泰国、印尼等国家投资机遇分析会以及跨境电商合规出海等培训,共吸引千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参加,为企业“走出去”赋能添力。通过拓宽“走出去”渠道,提升服务“走出去”能力,推动十多项“小而美”绿色技术走向海外,吸引50多个国家的代表来深参观,有力推动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理念、绿色标准出海。
(三)队伍建强,锻造一支服务“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铁军队伍
一是锻造“会干事”的工作本领。加强内部培训,开展涉外工作、技术转移、跨境电商、应对气候变化等主题内部培训11场,全面提升D员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助力企业出海。
二是强化“能干事”的责任担当。通过谈心谈话、集体学习、完善机制流程等方式,强化“事事马上办、个个敢担当”的尽责精神,推动D员干部在思想上从由“循规蹈矩”向“主动谋划”转变,在行动上由“按部就班”向“高质高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