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的调度会,既是分析研判会,更是加压鼓劲会,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紧盯全年目标,盘点进度、查找不足、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行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项工作松不得、慢不得、虚不得。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区的生态环境基础仍不稳固,历史欠账与现实压力并存,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务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再加压力、再强举措、再求突破,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下面,我讲5个方面的建议。
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D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共中央D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为我们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爬坡期,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全区上下必须将“生态第一位”的理念刻入骨髓、融入血脉,贯穿于决策、执行、督查全过程,以生态建设引领和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自觉。持续深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结合我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际,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实际行动和政策措施,杜绝学用脱节、知行不一。二是坚守“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将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在制定发展规划、谋划产业布局、推进项目建设时,生态考量必须优先于经济成本核算与短期效益,凡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破除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科学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型发展的关系,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绿色产业聚集,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XX路径。四是站稳人民立场不动摇。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攻方向,把生态环保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小麻烦”、“烦心事”上,用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并明确指出,“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切入点和落脚点。环境治理成效,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紧盯那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直接危害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出重拳、下猛药,务求速效、长效。坚决不能回避矛盾、绕着问题走,要以动真碰硬的决心和一抓到底的韧劲,把民生痛点变成环境治理的发力点。一是打赢蓝天保卫关键战役。持续深入开展空气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狠抓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紧盯省控点周边微环境治理。特别要铁腕整治餐饮油烟扰民问题,对重点餐饮聚集区、居民楼下餐饮单位实施“网格化+智能化”监控体系,确保油烟净化设施高效稳定运行率达到95%以上,对违法违规排放行为坚持“零容忍”。二是根治“水患顽疾”提升水质。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开展全区主干河道及所有乡镇级河道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建立问题台账,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加强工业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协同治理,尤其要加快补齐乡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三是着力消除刺鼻异味困扰。针对化工园区及周边异味扰民这一老大难问题,必须拿出超常规举措,强力推进化工园区异味综合治理攻坚计划,督促园区内企业加快实施高效异味治理设备升级改造或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源头替代。严格化工企业“绿色化改造升级”标准,设定阶段性目标,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探索建立园区边界污染物质谱指纹库,实现精准溯源、靶向执法,显著降低异味投诉率。四是分类整治城乡人居痛点。坚持城乡一体推进,深入开展“三部四沿五旁”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城郊结合部、镇街结合部、村庄结合部,沿铁路、公路、河道、重要节点,宅旁、路旁、水旁、田旁、村旁)。重点治理城乡垃圾乱堆乱放、露天焚烧、黑臭小微水体、私搭乱建、乱贴乱画等问题,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三大革命”。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