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专题研讨会上的党课讲稿
2025-07-21 09:20:03 680

 

 

同志们:

近期,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了D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这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D风政风、关乎D心民心的重大问题。作为县委班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

一、认清违规吃喝本质,深刻把握其危害

(一)背离初心使命,侵蚀D的执政根基。指出:“我们D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D员干部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精力投入到为群众谋福祉、推动地方发展的事业中。然而,违规吃喝行为让部分干部沉迷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忘却了入D时的铮铮誓言,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当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热衷于迎来送往、酒桌饭局,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决策脱离实际,无法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长此以往,群众对D的信任度降低,D的执政根基将受到严重侵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D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只有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决摒弃违规吃喝这类不良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巩固D的执政地位。

(二)滋生腐败土壤,破坏生态。“四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相伴相生。违规吃喝往往是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前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借吃喝之名,行贿赂之实,在推杯换盏间拉近与干部的距离,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D员干部一旦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极易被“围猎”,在各种诱惑面前丧失原则底线,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导致权力滥用、资源错配,严重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在我们县委内部,任何一个岗位都肩负着重要职责,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发展、促福祉。如果因违规吃喝引发腐败问题,将使整个生态污浊不堪,严重影响我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阻碍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整治违规吃喝就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净化生态的必然要求。

(三)损害D的形象,带坏社会风气。D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违规吃喝这种行为,不仅违反D纪国法,更与D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D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群众对D的认知,往往是通过身边D员干部的具体行为来判断的。当干部热衷于吃喝玩乐,无视纪律规矩,群众就会对D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质疑。而且,干部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违规吃喝之风一旦形成,很容易在社会上蔓延,引发群众的效仿,带坏整个社会风气,使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受到冲击。我们作为县委领导班子,代表着D的形象,必须以身作则,坚决抵制违规吃喝行为,以良好的D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四)阻碍经济发展,影响高质量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和务实重干的干部队伍。违规吃喝不仅耗费大量公共资源,增加行政成本,更会导致干部精力分散,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工作中。同时,违规吃喝滋生的腐败问题,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让一些通过不正当手段拉拢干部的企业获得优势,而真正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却难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无疑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我县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杜绝违规吃喝现象,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为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以良好的D风政风护航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二、聚焦违规吃喝乱象,精准查摆突出问题

(一)“舌尖上的浪费”屡禁不止。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然而,在我们部分公务接待和内部聚餐中,仍存在超标准、超规格安排菜品的现象。一是菜品数量过多,一桌宴席动辄十几道菜甚至更多,远远超出实际用餐人数的需求,造成大量食物剩余浪费。二是食材选择过于奢华,追求珍稀名贵食材,忽视了勤俭节约的原则,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也与我们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相悖。三是缺乏有效的浪费监督机制,对于餐桌上的浪费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导致这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浪费粮食就是对资源的极大破坏,在公务活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安排餐饮,杜绝铺张浪费,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二)“公函吃喝”乱象丛生。公函本是规范公务接待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乱象。一是无公函接待,一些单位以各种理由逃避公函制度,随意安排接待,使公务接待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二是伪造公函,通过编造虚假公函信息,掩盖违规吃喝的事实,严重破坏了公函制度的严肃性。三是“一函多餐”,利用一份公函多次进行接待,将公务接待变成了“吃喝盛宴”,肆意挥霍公款。这种以公函为幌子的违规吃喝行为,不仅违反了财经纪律,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我们要严格规范公函使用,加强对公函真实性、合理性的审核,杜绝公函吃喝乱象,确保公务接待合规合法。

(三)“隐蔽吃喝”花样翻新。随着对违规吃喝整治力度的加大,一些干部为逃避监督,将吃喝场所转移到更为隐蔽的地方。一是躲进内部食堂,部分单位内部食堂成为违规吃喝的“避风港”,装修豪华,菜品高档,且账目混乱,难以监管。二是选择私人会所,这类场所往往环境私密,服务隐蔽,干部在这里违规吃喝,与外界隔离,增加了监督难度。三是藏身住宅小区、写字楼等场所,以居民住宅或办公场所为掩护,私下组织吃喝活动,给监督检查带来极大挑战。这种隐蔽吃喝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我们必须创新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让违规吃喝无处遁形。

(四)“吃老板”现象禁而未绝。个别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即“老板”的宴请,这种行为极易滋生权钱交易。一是将正常的工作关系异化为利益关系,干部在接受“老板”宴请后,可能会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关照,损害公共利益。二是一些“老板”主动拉拢干部,通过宴请等方式建立“关系网”,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三是这种“吃老板”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我们要严肃查处此类行为,教育引导干部正确处理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关系,做到廉洁自律,守住纪律底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