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按照区委的安排,我们在此举办为期一周的D(工)委培训班。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宗旨在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落实《中国共产DD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方位提升D务干部的履职素养和工作能力,从而促使基层D组织在全区的各项重点工作,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D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基层D组织犹如D在社会基层的坚固堡垒,是D开展全部工作、发挥战斗力的基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基层D组织工作的开展状况直接关系到D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全面彰显。所以,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大抓基层的方向,进一步提升基层D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水平,将各个领域的基层D组织打造成为实现D的领导的坚强堡垒,切实保障D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施行。稍后,我也会进行专题辅导,在此就不过多展开。区委组织部和区委D校精心组织的这次培训,紧密围绕当前基层D组织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涵盖政策解读以及具体工作的思路方法等内容,希望各位学员珍惜此次机会,切实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此,我提出四点要求。
一、与时俱进,扎实锤炼基础能力,在工作推进中“善为”
D(工)委书记作为基层D组织的核心人物,无论是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持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锤炼扎实的基本功,确保在、业务、纪律、作风等各方面都达到合格且过硬的标准,在D员群众中树立威望,凝聚人心,带领D员群众齐心协力将D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位。
(一)旗帜鲜明,争当守规的楷模。讲是D(工)委书记的立身之本。只有率先讲、守纪律、遵规矩,才能引领D员干部积极跟进。要增强意识,明确方向,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升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增强对D的核心的忠诚、拥戴和维护的自觉与坚定,引领D员干部坚定不移听D话、跟D走。要时刻与D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大局高度审视问题、规划工作,牢记为D为国为人民的使命,做到有指示、D中央有部署、上级D组织有安排,D(工)委书记就积极行动,确保的重要指示和D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全面、彻底地贯彻执行。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方法,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深入、系统地学习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本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守方向,站稳立场,严守纪律,真正在思想上、上、行动上与D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精通业务,成为D建工作的专家。强调:“各级D组织书记既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带好班子,也要管理好D员、引领好队伍。”熟练掌握抓班子带队伍的要求,精通D建工作,是D(工)委书记的必备素养。大家要深入学习钻研,发扬刻苦精神,带头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原著、学习原文、领悟原理,把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深信不疑、坚定不移。要熟练掌握发展D员、D费收缴、组织关系转接、民主评议D员、谈心谈话等基础D务工作;熟悉“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D员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等D内生活的政策规定、工作流程,按照“确保数量、提升质量、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的原则,让D内生活严肃、扎实、活跃、规范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聚焦D建主业,梳理区委关于基层D建工作的各项部署,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逐一落实,确保D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三)服务为民,做好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基层D组织在基层工作中起着领导核心和核心的关键作用。衡量基层D组织工作的优劣,不仅要看D建工作的成果,还要看是否通过D建带动了业务发展、促进了整体进步、服务了D员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巩固D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看待问题,将D建工作视为最大政绩,切实履行从严治D的责任。D建工作要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协同规划、同步部署、共同考核,在各个方面都要以D建为引领,把中心工作和业务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善于为D员群众提供服务,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主动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切实为D员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率先垂范,务实担当勇做“先行者”,在工作执行中“勇为”
D(工)委书记作为基层D组织的首要责任人,是D支部的灵魂人物,是群众的主心骨。要不断思考、积极践行、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的能力。基层D组织建设工作中,创建学习型D组织,高质量开展“三会一课”、主题D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D员评议等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一)学深悟透,夯实思想根基。将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学习坚定信念、筑牢忠诚、明确使命、提升能力、拓展思路、激发干劲,引领广大D员和干部自觉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
(二)创新驱动,注入D建活力。把创新工作载体与方法作为履行D建责任的重要路径,在传承以往优秀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D建”新模式,大胆尝试新的D建工作形式、载体和平台,让D建工作富有生机、充满色彩、具体可感、深入人心,增强D组织活动的庄重感、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