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省委统一部署,2024年3月27日至6月7日,省委第六巡视组对**市开展了常规巡视。2024年7月10日,省委巡视组向**市委反馈了巡视意见。**市委坚决扛起巡视整改责任,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作为检验D性原则、强化担当的试金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面从严治D的重大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有力的举措推进整改落实。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集中整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整改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市委深刻认识到,省委巡视是对**市各级D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一次全面“体检”和“把脉会诊”,巡视反馈意见代表省委要求,体现省委权威。市委坚决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任务抓紧抓实。
1.专班推进机制。从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整改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整改工作的日常协调、督促检查、信息汇总、材料报送等。
2.动态管理机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进展情况实时更新、动态跟踪。建立“月报告、季调度”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每月报告整改进展,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调度会,分析研判形势,解决难点问题。
3.督查督办机制。组建督查组,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整改进度慢、措施落实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及时发出工作提示函、督办单,进行提醒约谈。整改期间,累计发出工作提示(提醒)函136份、督办单29份。
4.联动监督机制。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巡视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制定加强巡视整改监督的具体办法,成立整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将巡视整改情况纳入巡察监督、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实现巡视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的贯通协同。印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对17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提醒约谈。
1.立行立改与快查快处。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雷厉风行、即知即改,迅速处理处置,形成震慑。例如,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和群众反映事项,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依规依纪依法优先处置、快查快办。
2.举一反三与系统治理。对巡视反馈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深刻剖析原因,查找制度漏洞、管理短板,通过完善制度、深化改革予以解决。集中整改期内,围绕管D治D、选人用人、产业发展、城市治理、风险防范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制度机制70余项,力求解决一个问题、完善一套制度、堵塞一批漏洞。
3.整改落实与推动发展。坚持把抓整改作为出发点、促发展作为落脚点,自觉将巡视整改融入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与深入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把巡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市委坚持问题导向,对省委巡视组反馈的意见逐条逐项梳理,制定针对性措施,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整改任务落地见效。
1.主体责任落实更加坚决。市委切实担负起巡视整改主体责任,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对照检查,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后召开多次市委常委会会议、整改工作推进会,统筹调度整改工作。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认领问题,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推动,亲自督促检查;市委常委班子成员主动认领分管领域问题,深入一线指导督导,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监督责任履行更加有力。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切实扛起巡视整改日常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加强巡视整改日常监督的实施办法》,成立整改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监督检查方案。建立联席会议、问题线索移交处置、“四方联审”(整改措施、整改进展、整改成效、追责问责)、问责及通报曝光等工作机制,实现对整改全过程、各环节的精准监督。结合巡察工作,对选人用人、涉组涉干等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推动巡视整改日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经济平稳增长基础持续夯实,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市委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战略定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战略,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化工、烟草、冶金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新型储能、智能算力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巡视反馈以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至集中整改期结束,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9%,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率达31.1%,均居全省首位;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9.5%,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工业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4%,创历史新高;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0%,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2.对外开放格局持续拓展,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力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圆满完成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走廊省长论坛服务保障任务,高质量承办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第二届滇商大会,推动成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联盟,**市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杰出贡献奖。强力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至集中整改期结束,磨憨口岸全年进出口货物总量928.3万吨,增长13.5%;进出口货值总额531.3亿元,增长10.9%;出入境人员238.5万人次,增长58.2%;围网区建设、南坡国际产能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34.2亿元,增长10.0%,占全省外贸比重进一步提升至61.7%,开放型经济水平稳步提升。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