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作为D领导下的机关,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以优良作风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承载着人民当家作主的神圣使命。人大机关作为重要的机关,是D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其作风状况直接映射D的形象,影响人大制度优势的发挥。只有始终以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确保人大工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立法工作的科学民主,还是监督工作的精准有效,都需要良好的作风作保障。唯有以严谨务实的态度、高效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提升人大工作的整体质效,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人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能够锤炼干部的品格,提升专业素养,增强责任担当,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人大队伍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按照专题研讨要求,我认真对照11个方面重点问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反思剖析。
调研扎堆问题。在安排上级单位调研考察工作中,有时习惯于安排工作成效较好的“经典线路”,对调研点的统筹不够,导致少数精心打造的“盆景”和“经典线路”被轮番调研,而一些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却很少被关注。虽然这些“经典线路”能够集中展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成效,但也容易造成调研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全面真实地了解基层情况,也增加了基层的负担。
不担当不作为、推诿扯皮问题。在开展监督活动时,有时存在按部就班、力度不够的情况,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的办法不多。比如,在一些民生领域的监督工作中,虽然也开展了调研、视察等活动,但对发现的问题跟踪问效不够,没有持续发力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工作中,有时还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一些复杂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
认真反思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