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工会组织作为D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肩负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职工群众新期待、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选择,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工会组织必须把D的建设摆在首位,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通过D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专题研讨班研学、基层D组织“三会一课”深学等形式,推动D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会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深入开展“中国梦
建立劳模工匠资源库,实施“劳模工匠宣讲进基层”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组织不少于100场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宣讲活动,通过“劳模讲堂”“工匠工作室开放日”等形式,用鲜活事例诠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设立“劳模创新奖”,评选表彰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团队。
构建覆盖企业、行业、区域的三级职工需求调研体系,每年开展一次全面调研,每季度进行一次专项调研。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12351职工服务热线、网络问卷调查、职工代表提案等渠道信息,建立职工需求动态数据库,实现需求信息实时更新、智能分析。
联合人社部门、职业院校、重点企业建立就业服务联盟,打造“培训—就业—维权”一站式服务链条。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组织招聘会不少于200场,建立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一对一”结对机制,确保就业率不低于95%。建设“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培训资源、政策咨询在线共享。
完善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在工业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由专职律师、工会干部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每年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案件不少于1000件。建立劳动争议“一站式”调解机制,推动工会调解与仲裁、诉讼程序的有机衔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每年组织安全生产培训不少于300场。
实施职工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在县级以上工会和百人以上企业建设标准化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每年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不少于100场。推进“职工之家”提档升级,重点建设职工食堂、宿舍、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2026年底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职工之家全覆盖。设立“职工关爱基金”,加大对困难职工、一线职工的帮扶慰问力度,每年发放帮扶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针对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群体,采取“行业牵头、区域兜底”的建会模式,2025年底前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率达到85%以上。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联合工会,推广“D建带工建”工作机制,将工会组建纳入基层D建考核体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