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年,是XX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三年。我们经历了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经济转型的攻坚阵痛、民生改善的持续发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本人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走在前、作示范”的目标定位,团结带领全区上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守正创新中开拓进取,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阶段性突破。现将三年来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三年来,本人始终把建设摆在首位,以“终身学习”的自觉持续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
建立“第一议题”学习机制,带头研读《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等权威著作,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累计主持区委常委会学习68次、理论中心组学习42次,撰写心得体会36篇。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组织“三级联学”(区委常委带头学、科级干部专题学、基层D员全员学),本人带头到企业、乡村、社区宣讲23场,推动全会精神转化为“施工图”和“实景画”。通过系统学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不断强化,确保D中央决策部署在XX区落地见效。
严格执行D的纪律和规矩,建立“学思用贯通”工作台账,将上级部署细化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年来完成省级以上重点改革任务28项,整改各类督查反馈问题45个,做到“D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D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D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始终立场坚定,面对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坚持靠前指挥、果断决策,带领全区D员干部筑牢“红色防线”,相关经验获省级通报表扬。
坚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成效,建立“一线调研”制度,三年来深入产业园区、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开展调研217次,解决企业用工、群众就医等实际问题326个。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出“稳工业、促消费、惠民生”十二项举措,推动全区经济在承压中回升;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牵头制定“城乡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群众。
三年来,本人始终聚焦“发展是第一要务”,带领全区上下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量提升、质量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把强攻工业作为“头号工程”,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机制,本人牵头负责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格局。三年来,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占比从35%提升至62%,成功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农业方面,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XX万吨以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万亩,“XX生猪”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服务业提质增效,累计举办促消费活动120余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2%。
创新“项目为王”工作机制,推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三年来累计引进“5020”项目12个,实际利用外资XX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XX亿元。争取专项债券项目89个、资金XX亿元,实施城建“十大精品工程”,XX嘉园等20个高品质小区建成投用,城区框架拉大到XX平方公里,人口增至XX万。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18个,实现所有乡镇通公交、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32个。
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完成城投、工创投等国企改革,市场化融资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2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7件,获评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区)。城管精细化改革获全省推广,群众对城市管理满意度提升至96.3%。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