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5-06-22 10:50:02 677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县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动员大会,规格高、范围广、意义重大。这既是一次对严峻安全形势的深刻警醒会,更是一次向安全隐患全面宣战、坚决筑牢安全防线的誓师部署会。特种设备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容不得半点闪失和丝毫懈怠。下面,我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警钟长鸣须臾不松,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扛起千钧重担

当前,全县特种设备数量持续增长(已达1200余台套),覆盖领域日益广泛,风险点也随之增多叠加。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全之弦松一松,事故恶魔就会攻一攻。

(一)风险就在身边,麻痹就是祸端

深刻汲取血的教训,要反复重温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锅炉爆炸、电梯冲顶、大型游乐设施骤停、压力容器泄漏等惨痛事故,特别是要深入剖析我县某企业曾发生的储气罐安全阀失效导致泄漏的未遂事件,将其作为最直接的警示教材。警惕“灰犀牛”与“黑天鹅”,既要紧盯老旧设备超期服役、维护保养流于形式等看得见的“灰犀牛”风险,也要高度防范极端天气、人为操作失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带来的未知“黑天鹅”隐患。破除侥幸心理“迷魂阵”,坚决克服“我们这里一直太平无事”的麻痹思想、“特种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出不了大事”的盲目乐观、“事故都是别人家的事”的侥幸心态,时刻绷紧思想之弦。

(二)隐患就是明火,放任等同纵火

树立“隐患即事故”理念,对任何细微的异常声响、仪表偏差、部件锈蚀、管理漏洞都必须“零容忍”,坚决摒弃“带病运行”、“小毛病不影响”的危险思维。建立“显微镜”式排查标准,坚持“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将隐患排查延伸到设备运行的“神经末梢”和制度执行的“最后一米”。强化“露头就打”的敏锐性,对发现的隐患,无论大小,必须立即采取警示、停用、报告等果断措施,绝不允许为了赶工期、抢产量而忽视安全、养痈遗患。

(三)责任重于泰山,失职必遭严惩

拧紧明责履责“压力阀”,严格落实“D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把特种设备安全责任明确到每一个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名操作人员。高举失职问责“达摩剑”,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不得力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无论涉及到谁,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决不姑息迁就。筑牢尽职免责“防火墙”,鼓励各级干部和一线人员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只要履职到位、程序合规、记录清晰,组织上将旗帜鲜明地予以保护,消除后顾之忧。

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敬畏天职的自觉守护万家灯火

特种设备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切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将其置于“国之大者”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

(一)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将安全作为最大民生,深刻认识到安全是人民幸福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保障。每一次安全的乘梯、放心的燃气使用、安心的游乐体验,都是我们对群众最朴实的承诺兑现。回应群众安全期盼,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群众反映的电梯困人、锅炉异响、气瓶标识不清等问题,必须第一时间响应、核实、处置、反馈,让群众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提升全民安全感知度,通过整治成效,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存在的突出安全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变化、感受到安全,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二)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石,没有安全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毫无意义。必须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展现D委政府担当作为,抓好特种设备安全,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必须以对D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底线。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安全稳定的环境是招商引资、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支撑。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就是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践行“时时放心不下”的行动自觉

保持枕戈待旦的警惕,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把特种设备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经常性深入企业、商场、医院、景区一线检查督导,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对部署的各项排查整治任务,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确保各项措施穿透到底、落地生根,决不能“雨过地皮湿”。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甘做打基础、利长远、防风险的“潜功”,以“万无一失”防止“一失万无”。

三、拉网过筛全域覆盖,以掘地三尺的较真劲头揪出风险病灶

排查是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死角、无盲区的拉网式大排查,真正把风险隐患找出来、管控住。

(一)聚焦“八大类”,锁定重点靶向发力

锅炉压力容器“攻坚战”,重点排查电站锅炉、危化品相关压力容器(反应釜、储罐、气瓶)、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涉氨制冷设备等。查设计制造合规性、使用登记与定期检验、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有效性、运行记录、作业人员持证、应急预案演练等。电梯安全“保卫战”,聚焦公众聚集场所(商场、医院、宾馆、学校、老旧小区)电梯。查维保合同履行、维保质量(特别是制动器、门系统、曳引系统)、使用标志、应急通话畅通、96333等应急救援平台接入、老旧电梯评估更新改造情况。大型游乐设施与客运索道“体检战”,突出节假日高峰前检查。查设备检验合格标志、日常运行检查维护记录、安全带等束缚装置可靠性、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应急预案及演练、恶劣天气应对措施、乘客安全须知告知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规范战”,重点在物流园区、大型工厂、旅游景区。查车辆牌照及检验、司机持证操作、车辆安全状况(制动、灯光、转向)、行驶路线规划、人车分流管理、充电安全等。

(二)用好“组合拳”,提升排查穿透效能

企业自查自纠打头阵,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使用单位对照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逐台设备、逐项制度、逐个环节开展全面自查,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台账,限期报告自查情况。鼓励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把脉问诊”。属地网格巡查筑防线,各乡镇(街道)要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全覆盖巡查,重点查非法使用、超期未检、人员无证上岗等显性问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部门专业检查啃骨头,市场监管部门要牵头抓总,组织精干力量和专业技术人员,聚焦重点领域、高风险设备和薄弱环节,开展“四不两直”式明查暗访和深度检查。住建、文旅、卫健、工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本行业领域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排查。引入智慧监管新利器,探索运用物联网技术(如电梯运行状态远程监测)、大数据分析(如超期预警)、移动终端现场检查APP等手段,提高排查的精准性和效率。建立全县特种设备动态信息数据库。

(三)建立“明细账”,确保隐患见底清零

分级分类精准识别,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程度(一般、较大、重大)和整改难易程度、紧迫性,进行科学评估分级,建立“红、橙、黄、蓝”四色风险隐患台账。挂牌督办动态销号,对重大事故隐患,一律实行县、乡两级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督办单位。建立隐患整改销号制度,整改一处、验收一处、销号一处,形成闭环管理。公开曝光强化震慑,定期公布重大隐患单位名单和典型违法案例,通过媒体曝光、集中约谈、联合惩戒等多种手段,形成强大震慑,倒逼责任落实。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