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
2025-05-23 09:00:05 682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等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的“新的生产力理论”,即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不仅可以看清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还可以帮助深刻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规律性。

新质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新质生产力理论构成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既是对我国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又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的理论思考和科学把握。

凡新理论,必具有创新性。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新的生产力理论,其创新性既体现在范畴创新(即提出原创性概念)上,又体现于新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前人从未提出过的原创性概念。通过定义“什么是新质生产力”,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形成逻辑、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和本质等。同时,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初步构建了新的生产力理论的基本框架。

新质生产力作为原创性概念,突出强调了创新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新质生产力以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点生成、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质生产力显著特点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两个层面的创新,特别是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本身具有深化改革的内涵。可以说,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两个层面的双重创新,就不可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两个层面的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五个方面。其中,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属于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方面,将其提级单独强调,凸显了人才作为创新活动主体、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决定性作用。可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的生产力理论,同时是新形势下创新的理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

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历史维度观察,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但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创新,不是一般的创新,而是出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技术革命性突破引发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进而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新技术的链式反应,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技术突破到生产要素配置,再到产业升级,是一个层层递进、由点到面、再到系统循序扩散的链条。这个链条诸环节发生革命性突破、创新性配置、深度转型升级,意味着生产力系统内部各要素及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由此催生新质生产力。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在创新主导下,由内而外、量变到质变、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结果。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抓住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以严密的理论逻辑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思路。深化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有两个问题还需重点思考。

第一,如何理解起主导作用的创新。工业革命以来,创新一直是推动生产力的重要动力,但现阶段的情况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并导致先进生产力质态出现。在人工智能这一战略性技术引领下,创新的主导作用空前强化,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得以充分释放,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被重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这一阶段的创新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一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的链式递进创新。技术革命性突破之后是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是一个系统化链式递进的过程。和以往某个领域或产业的“点状”创新不一样,它以非常快的速度推进,多领域集中爆发和扩散,让人目不暇接;二是起主导作用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创新,而且包括管理和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同时客观要求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我国既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总体上是适应传统生产力发展的,具有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空间,但要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原来能够提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过去适应发展的部分逐渐变得不适应了,因此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适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推进上层建筑变革,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对改革进行系统思考,找准管理和制度层面创新的着力点;三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越来越起关键作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第二,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之“新”。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说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引起的生产力系统的质变或者是部分质变。它是点面结合的社会生产力的系统性变革,其结果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如果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出现一点量变而没有质变,就不能称之为新质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技术性的突破,一点一滴地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了,量变引起质变,就会推动产业和生产力系统变革。技术革命性突破引发的部分质变,还体现为催生新的生产要素,进而形成新产业、新经济。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由技术革命性变革,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再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链式”推进,爆发点是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后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环节,研究现代科技创新的特点及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规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