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新型消费业态迅速发展,以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即时零售、在线教育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产品、服务及多元化场景持续涌现,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提供支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202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在技术赋能和政策激励加持下,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动能持续释放,“向新”发展势头强劲。
新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重要。当前,消费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扮演着“主引擎”角色。促进新型消费发展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适应消费升级和全方位扩大内需,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供需两侧的高水平衔接适配。
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助力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近年来,我国消费已告别排浪式的大众化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升级需求更加凸显,消费者更加注重数字、绿色、智能、健康等方面的品质需要。大力提振消费意味着要因势利导,积极发展数字、绿色、智能、健康等新型消费,主动适应广大群众的消费升级需求。充分利用
有效带动供给结构优化,助力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新型消费发展意味着要加快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智能推荐系统、云计算、5G、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精准匹配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国货“潮品”等新热点持续涌现。“互联网+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的融合模式,能够缩减商品或服务从生产、流通到零售等的响应时间和成本,使终端消费场景数据直接反馈到供应链上下游,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加速供给体系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供需双侧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以高水平供给创造需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群众多渠道就业增收。当前,新型消费催生数字营销师、直播选品师等50多种新职业。比如,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零售模式带动体验设计、流量策划等多种岗位需求,创造出满足2亿多人灵活就业的机会,有效扩大了就业容量、提升了就业质量,既能缓解结构性失业压力,又能拓展群众增收的渠道。通过业态创新、技术渗透和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能够激发数字、绿色、智能、健康等消费潜力,形成“就业扩容—收入增长—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我国新型消费发展取得积极明显的成效。随着我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持续涌现,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快速发展,已成为当前大力提振消费和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数智化赋能产品和服务升级驱动消费扩容提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会消费领域深度渗透,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撑吃穿用等生活消费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超15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13.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8%。智能推荐系统和即时零售快速普及,智慧商圈、无人零售店等新场景涌现,加速推动生产柔性化和供应链敏捷响应,让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数字娱乐、在线教育、直播及短视频购物等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数字消费已成为驱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能。
升级类的
新型消费类型加速涌现并呈多业态融合发展趋势。数字娱乐、在线教育、直播及短视频购物等新型消费蓬勃发展,体验式消费、社交属性类消费备受年轻消费者的热捧,“社交+文化消费”复合业态成为青年群体开展跨年、聚会等沉浸式娱乐场景的重要选择。随着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生活,减肥控糖类食品、运动康复服务等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健康管理相关的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在线问诊、基因检测等服务用户数量成倍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老年护理、康养旅游等服务消费规模快速扩大,慢性病管理、心理健康服务等个性化健康方案需求上升,健康监测、旅居养老等融合业态不断涌现。与即时零售等新零售模式相适应,物流配送加速升级,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无人配送已覆盖生鲜、医药等高频消费领域,促进新型消费向多业态融合化方向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