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025-04-30 11:30:02 678

 

 

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此同时,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义务,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要在全球生态治理中有所作为,必须首先解决好国内生态治理问题,而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推动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稳固、结果可靠的重要前提。D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系统性重塑,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概括而言,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涉及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制度环境上看,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全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从制度安排上看,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门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框架体系。我们D将生态文明嵌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总体布局、重大战略等关键层面,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及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几十项具体改革方案相继出台。从实施机制上看,深入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生态监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和企业在生态治理中的责任意识,确保D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

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

进入新时代,我们D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落实到产业升级之中,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也为建设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作出了中国贡献。

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协同推动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深度融合、齐头并进的重要保障。统筹推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推进产业生态化,就是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约束和要求,把对生态造成的影响控制到最小。例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过剩落后产能,严格遏制“两高一低”项目上马,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各类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构建绿色技术体系,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赋能企业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水平。

推进生态产业化,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把生态要素充分投入生产,做好生态利用文章,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让生态孵化产业、产生经济价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通过推进生态产业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新的经济动能。以推进生态产业化为抓手建立健全生态经济体系,就要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依靠绿色关键技术创新,培育从技术开发到产业转化的绿色技术创新链和优势生态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