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为了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由点到面、由面到深入,实施采取“一票多用”等简单便捷的新思路,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广西以“一票多用”等创新举措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是顺应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破解发展瓶颈的破题之举。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开放门户和生态资源大省,广西此举既彰显了改革智慧,也为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值得充分肯定。
广西坐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巴马长寿村等独特资源,但长期存在景点分散、重复收费、业态单一等问题,制约了游客深度体验和二次消费。“一票多用”通过整合资源、简化流程,可打破“门票经济”依赖,推动“单一观光”向“复合体验”转型。例如,漓江游船票若与阳朔民俗演出、特色餐饮联动,既能提升吸引力,又能带动乡村就业。同时,此举契合国家“全域旅游”战略,以“小切口”撬动“大循环”,促进“文旅+”与乡村振兴、民族文化保护等深度融合,为广西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抓手。
一要完善“一票多用”体系,强化资源整合。要跨区域联票,以“黄金线路”串联核心景区,如推出“桂林—崇左—北海”跨市联票,整合漓江、德天瀑布、涠洲岛等资源,实现“一票通游”。要跨业态融合,将门票与非遗体验、特色民宿、壮乡美食等绑定。例如,凭南宁“老友粉美食节”门票可享青秀山景区折扣,推动“流量”变“留量”。
二要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体验IP。要文化赋能,依托“刘三姐文化”“花山岩画”等IP,开发实景演艺、研学课程。如将“三月三歌圩”融入景区,让游客参与对歌、织锦等互动项目。要产业联动,联合农业、康养等产业,推出“巴马长寿养生票+农产品采摘”“桂林山水写生票+艺术市集”等组合产品,形成多元收益模式。
三要优化服务保障,夯实发展根基。要交通互联,加密南宁至桂林、北海等高铁班次,开通景区间“旅游直通车”,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要生态护航,严格漓江、红树林等生态保护区游客容量管控,推广低碳游览方式,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
四要创新营销模式,扩大品牌影响。要精准营销,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客群定制短视频、直播等内容,邀请“文旅推荐官”打卡中越边关风情廊道等线路。要政策激励,对推行“一票多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设立文旅创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广西以“一票多用”破局,正是从全局视角激活文旅产业的“关键一子”。未来需继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秀甲天下”的广西山水与“壮韵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书写新时代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广西答卷”。
第二题:针对小学生溺水问题,教育部门计划建10个游泳馆,并提供免费防溺水课程,请你谈谈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重点是什么?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广西教育部门拟建游泳馆并普及防溺水课程,是未雨绸缪、守护学生生命的务实之举。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践行,也展现了以教育之力筑牢安全防线的决心,值得高度肯定。
应注意的内容:一是选址问题。小学生溺水事故多发生于乡镇、城乡结合部及喀斯特地貌暗流区,留守儿童是主要受害群体。若游泳馆集中建在城市,易导致“农村需求大但资源少、城市资源多但需求低”的结构性矛盾。
二是课程因地制宜问题。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语言文化多元,部分儿童汉语理解能力有限;喀斯特水域暗流、旋涡等风险特征与普通泳池环境差异大,若课程脱离实际,易流于形式。
三是长效运维保障的问题。游泳馆建设易陷入“重建设轻管理”怪圈:水质维护、救生员薪酬等后续成本高昂,部分偏远地区可能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而不用”。
重点解决以下几点:一要精准选址布局,破解“供需错配”难题。结合广西溺水事故大数据(如玉林南流江、贵港郁江等高危水域),优先在乡镇学校、留守儿童聚集区布点,确保“10个游泳馆”精准落地于10个溺水风险最高的县域。山区采用可拆卸拼装式泳池(如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试点经验),城市近郊利用学校体育场馆“一场两用”,降低建设成本。
二要课程因地制宜,消除“水土不服”隐患。在壮、瑶等民族地区编制“汉语+民族语”双语音频教材,招募懂民族语言的教练;利用VR技术模拟广西常见危险水域(如地下河入口、水库泄洪道),增强教学的代入感。低年级以“浮具使用、呼救技巧”为主,高年级增加“模拟同伴溺水应急处理”,避免“一刀切”教学。
三要长效运维保障,避免“虎头蛇尾”困局。财政拨款为主,鼓励企业通过“公益认养”承担部分运维费用(如北部湾企业冠名支持防溺水项目),探索“游泳馆+暑期培训班”低偿服务反哺运营。联合广西体专、医科大定向培养“救生员+急救员”复合型人才;招募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担任兼职教练,降低人力成本。
四要家校社协同,筑牢“立体防线”。家长陪同参与课程可兑换游泳券、文具等奖品,调动家庭参与积极性。在钦州茅尾海、百色右江等溺水高发水域,村委会组织老D员、教师成立巡河队,辅以AI摄像头智能预警,实现“人防+技防”双重保障。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