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并从多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不仅体现了农民增收目标的拓展深化,更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对改善农村民生的高度关切。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政策体系,把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汇聚起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
D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增收渠道稳步拓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2012—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XX%,增速连续11年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由XX降至XX。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X%。
特别是近年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影响,农村居民收入保持稳定较快的增长态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元,实际增长XX%,比全国人均GDP增速快XX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XX个百分点。从收入结构看,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经营净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首要来源,此后工资性收入占比持续提高。2023年,工资性收入占XX%,比上年提高XX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占XX%,比上年降低XX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占XX%,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出务工增收作为农民首要增收渠道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从城乡差距看,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XX,比上年下降XX。
具体分析,去年农民收入稳中向好得益于多方面有利因素。
指出,“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多年来,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为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赢得了主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基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差、底子薄,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民农村。一方面,城乡发展差距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增收潜力和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公共服务整体上呈现出城市、县城、乡镇、村庄逐级递减趋势,农村户籍人口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偏低。2000—2023 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从约XX万元扩大到约XX万元,扩大X倍。城乡收入比高达XX,而发达国家一般为XX。另一方面,农村发展不平衡。2023年,农村高低收入组收入倍差XX,明显高于城镇居民的XX。截至2023年底,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大、发展能力弱,收入来源不稳定,还有XX万脱贫人口和XX万未消除风险的防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还有X万人。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对农民增收提出更高要求。速度要更快。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X%。只有农民收入增速更快,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质量要更高。要调整收入分配方式,让农民实现勤劳致富、体面挣钱,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提高农民收入直接支持水平。分配要更均衡。要协同提升农民增收软硬件环境,使各项动能充分涌流,农民收入内部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无增收能力群体生活得到更好兜底保障。增收更可持续。农民收入要稳定增长、韧性增强,防范和抵御不确定因素冲击的能力不断提升,收入增速波动幅度稳中趋降。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要巩固农民增收好形势,在收入持续增长中逐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要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有力推进,尽快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农民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认清新形势新变化,准确把握历史机遇,有效应对风险挑战。
从机遇看,
从挑战看,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