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奋斗者。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基层D建的新课题。要围绕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参与感,坚持靶向发力,做到业态“新”在哪里,形态“变”在哪里,D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切实增强D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聚焦新形态,凝聚新就业群体“组织力”。严密的组织体系是D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要结合新就业群体“时刻在路上”的特征,创新D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让更多的新业态企业“安家”,更多的新就业群体D员“回家”。要明确责任主体,加强行业D组织与机关D组织、属地D组织的工作协同,确保新就业群体D建“有人管、统得起、管得好”。要探索建立适应新就业群体就业形态的功能型D组织,通过设立临时D支部、流动D员D支部等形式,推动D组织“应建尽建”。要运用多样形式开展组织生活,坚持“微D课”“红色桌游”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新就业群体坚定不移听D话、矢志不渝跟D走。
聚焦新常态,提升新就业群体“服务力”。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激发内生动力。要聚焦新就业群体管理服务、权益保障等“短板”,找准需求、精准服务,从思想引领、文化技能提升、生活关怀保障等多个维度提供暖心、舒心、贴心的服务。要健全诉求收集办理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突出重点难点,找准切入点,从解决一个问题到推动解决一类问题。要完善“诉求收集—对策谋划—跟踪落实”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各项暖心活动,把服务和关怀送到心坎上。要用好各类服务阵地,织密服务阵地网,以D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汇聚各方资源建立“暖心驿站”“小哥加油站”“小哥驿站”等,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将他们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