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5-03-25 09:00:02 679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基本盘、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长板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入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的关键期,竞争优势变化、发展动能转换、市场结构调整等因素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传统产业提质升级、焕发新机注入强劲动能,通过开发新型智能制造装备、推动行业关键技术智能化变革、培育传统制造业产品“人工智能+”新增长点,促使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有效释放,在产业智能化转型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传统产业进入深度转型升级关键期

劳动力供给成本提高,导致产业竞争优势变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力供给及成本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通过释放劳动力成本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成资本和技术积累,为向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做好铺垫。随着人口结构跨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给逐渐变得紧张、用工成本逐步上升,给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冲击。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供给形势变化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出口导向的传统产业原有增长路径难以为继,面临效率水平下降、竞争优势减弱、市场订单转移等多重挑战,亟待建立更可持续的竞争新优势。

技术周期变化,导致传统产业增长动能转换。技术快速进步和迭代是产业高速增长的核心支撑。我国传统产业多在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大量传统产业已经进入技术和产品相对成熟的后期发展阶段。从技术周期来看,相比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处在技术快速变革过程中、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加速涌现,传统产业在原有路径下技术进步放缓、缺少重大革命性突破,导致产业持续增长动能减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比高技术制造业低2个百分点。因此,要实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突破技术进步瓶颈和制约,锚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开创新空间、增强发展动能。

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传统产业存量扩张空间受限。传统产业是我国的出口优势部门,质量优、品质好的传统制造产品广受各国消费者青睐。但是,受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美经贸摩擦加剧、部分国家供应链多元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优质制造产品“走出去”面临比以往更高的贸易门槛和壁垒,在部分主要国家的市场份额有所降低。从国内来看,消费需求结构快速升级,传统制造产品如果不能提供更多的使用功能、更新颖的消费体验,也难以把市场增量潜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空间。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传统燃料汽车销量同比下降9.9%,新能源汽车则抓住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契机实现快速增长,销量同比增速达到35.5%。

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潜力巨大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