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省纪委监委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推进我县全面从严治D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我县正处于实施"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面对反腐败斗争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着力锻造一支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铁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是D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必须始终坚持在D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推进"三化"建设,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要求,是落实全面从严治D战略部署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县部分基层D组织仍存在监督虚化、责任传导弱化等问题,个别纪检监察干部还存在重结果轻程序、重人情轻规矩的现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三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流程优化,而是通过制度重构巩固忠诚,通过法治约束强化担当,通过规范管理提升执行力的系统工程。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三化"建设作为检验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的试金石,确保D中央决策部署在我县落地生根。
随着全面从严治D不断深入,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日益增强,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县去年信访举报中涉及程序不规范、处置不及时的问题占比达15%,反映出部分干部法治思维和专业能力的短板。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推进"三化"建设是解决基层监督"宽松软"的治本之策。必须以《监察法实施条例》为遵循,构建"制度+科技"双轮驱动的监督体系,既用法治思维规范权力运行,又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效能,真正让监督执纪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纪检监察干部身处反腐败斗争一线,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复杂。近年来,我县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违反审查调查纪律的占比达30%,暴露出内部监督的薄弱环节。开展"三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建立全链条监督机制,既管"八小时内"又管"八小时外",既抓业务规范又抓作风养成。我们要把"三化"建设作为锻造过硬队伍的必由之路,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纪律松弛"等问题,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1.完善制度框架:建立"1+N"制度体系,以《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手册》为统领,配套制定线索管理、审查调查、案件审理等12项实施细则,形成覆盖监督执纪执法全流程的制度闭环。重点完善乡镇纪委"三转"履职清单,规范村级监察联络员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2.强化科技赋能:开发"智慧纪检监察"平台,整合信访举报、案件管理、监督检查等数据资源,实现线索处置、流程监控、风险预警智能化。在重点领域推行"大数据+监督"模式,建立扶贫资金、民生工程等专项监督模型,提升监督精准度。3.严格制度执行:开展"制度执行年"专项行动,建立制度落实"红黄牌"警示机制,对选择性执行、变通执行等行为严肃问责。每季度开展制度执行效果评估,及时修订完善不适应新形势的制度规范。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