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乡镇中心学校“大思政+课程育人”德育创新实践
2025-03-15 08:30:03 678

 

 

近年来,XX镇中心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开创了一条“大思政+”育人新路径,形成了“大思政+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服务育人”五大板块的思政教育体系,五大板块以“大思政+课程育人”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德育工作格局,为学生成长筑牢思想根基、铺就发展之路。

一、思政领航,筑牢德育主阵地

(一)D建掌舵,机制赋能

学校筑牢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深度介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亲定教学规划、精研课程设计、投身教研前沿、深入课堂一线。建立教联体D建联建制度,书记定期讲D课,校长示范授课,以敏锐时政洞察、鲜活案例解析等方式,激活思政课堂魅力,引领教师革新育人理念,为思政课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思政课成为校园立德树人的核心引擎。

(二)深耕《读本》,培根铸魂

学校把《XX思想读本》作为三、五、八年级每周一节的必修课纳入教学常规考核,挑选D员担任任课教师,确保育人质量。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策略,多用案例剖析、小组辩论、实地研学等多元方法,活化抽象理论。如在“脱贫攻坚成就”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比乡村今昔巨变,实地走访脱贫户,深刻体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筑牢思想根基。

二、课程思政,深挖多元融合路

(一)学科联动,思政润

为真正做到“课程育人”,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合思政教育。在备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把握好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在上课环节上,注重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德育贴近实际,回归生活;在作业设计上,每次作业至少要有一题能体现德育渗透下的学科育人目标;在评课标准制定上,增加德育渗透指标和权重。为扎实推进“快乐成长”工程,学校特别注重“体音美劳”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如足球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音乐课通过演唱校歌、爱国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美术课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劳动课依托劳动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多元化、实践性强的劳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校本拓展,特色铸魂

1.活力逐梦,德艺兼修。足球校本课程不仅雕琢球技,更要深度挖掘思政宝藏。我校于2015年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后,提出“发展足球运动,打造体育强校”的办学目标。学校成立男女足球队,积极开展足球训练,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竞赛活动均取得较好成绩。为普及足球运动,学校大力开展足球操、花式足球以及足球趣味游戏等足球大课间活动,让足球特色文化扎根于校园和全体师生心中。足球成为思政教育灵动载体,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赤心报国,志存高远。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厚植爱国情怀、强化国防担当。202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央军委工作部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国防教育就成为我校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通过开展军训、国防运动会、国防教育成果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创建“国防教育长廊”、“诗室同寝”等国防特色文化,深挖思政元素,使国防教育化为培根铸魂精神滋养,筑牢学生家国安全防线。如“走进军营”体验军旅生活、筑牢纪律意识;军歌传唱激昂爱国热忱、凝聚奋进伟力;国防讲座剖析安全形势、唤醒使命自觉;知识竞赛激发探索热情、夯实国防认知,将国防观念内化为爱国行动,立志为强国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