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大会的好词好句集锦(10000字)
2025-03-13 09:10:02 680

 

 

一、好词

普惠,融合,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品格、品行、品位,家庭,学校,社会。

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奋进者、先行者、引导者、追光者、实践者、传承者,性、思想性、指导性、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影响力、竞争力,话语权,引进来,走出去。

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教育之“新”、教学之“新”、教改之“新”、教研之“新”、教评之“新”、教管之“新”、教督之“新”、教师之“新”,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开拓创新,国之大计、D之大计,真抓实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内涵丰富,生长课堂,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科技底色,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二、好句

总体概述

1.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2.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

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5.教育是国之大计、D之大计。

6.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D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8.加强D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9.思想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D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D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10.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1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2.文化钥匙要使学生得到最重要的四把:一是国文;二是外国语;三是数学;四是科学方法—治学治事之科学方法。与其把学生当作xxx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3.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14.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15.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6.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17.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18.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9.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20.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将来离校之后,继续将他空闲时的精神,归纳在这种正当娱乐当中,这是很重要的教。

21.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22.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3.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24.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25.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6.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D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在D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工作(经验)总结

1.D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D之大计,全面贯彻D的教育方针,作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加强D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3.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4.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5.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6.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9.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不把他的功课排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0.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11.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12.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

13.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只知学而不知做,就不是真的教育。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

14.育才十字诀:一个大脑、二只壮手、三圈连环、四把钥匙、五路探讨、六组学习、七(集)体创造、八位顾问、九九难关、十(誓)必克服。

15.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16.知情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动的意志。感情教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中使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合理的意志之培养和正确的是知识教育不能分开,坚强的意志之获得和一定情况下的情绪激发与冷淡无从割裂。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17.一年来,在xxx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坚持从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广大干部教师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在自我加压中争先进位,在实干担当中勇开新局,交出了“D建、质量、民生、改革、平安”五份满意答卷。

18.惟其艰难,更显勇毅。过去的一年,全市教育系统应对严峻挑战,奋力奔跑、加快追赶,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的合格答卷,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难忘印记!全市教育系统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是一段攻坚克难的历程,是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19.坚持D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20.“一片丹心铸忠诚”是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需建构新生态新格局。认真贯彻落实D的教育方针政策,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抓牢抓死教材建设和管理,以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坚定感D恩、听D话、跟D走。

21.“一往无前立潮头”是强国标识。高校属于教育的龙头,要发挥好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持续抓好“两个先行先试”,深化科教融汇、深化产教融合、以技术转移为纽带推动“四链”融合,服务国家建设治理、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22.“一如既往抓双减”是奠基工程。需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石。着眼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前瞻性布局,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一如既往巩固深化“双减”成果,为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筑牢根基、积蓄能量。

23.“一体推进促融合”是由大变强。职业教育只大不强的问题是不可规避的,需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政策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稳步推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尽快取得突破,以人的成长为中心,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遵循,实现办学质量高水平。

24.“一马当先闯新路”是奋斗姿态。正如前文所说,新赛道要有新赛道的样子!要不断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坚持应用为王、集成化应用、智能化赋能教,引领教育变革创新。

25.“一子落地满盘活”是战术打法。要坚定推进教育的对外开放。完善战略策略,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找准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切入口,不断增强中国教育在全世界的影响力。

26.“一以贯之强素养”是底线本色。按领导人要求,以教育家精神来引领强化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普通教师不是教育家,也理当践行教育家精神,同时不断拓宽队伍培养培养思路,推进管理制度改革,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实现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教育之强助力国家之强。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