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D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D的XX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来XXX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全面贯彻落实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在生态保护上下苦功夫”的安排部署为抓手,重点在“治土护绿、减废降碳”上下苦功夫,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严格把好产业项目准入关口,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进煤炭、兰炭、电力、化工、油气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低碳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风电、光伏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强煤炭洗选、配煤、型煤等加工转化,减少原煤直接燃烧。
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广绿色低碳交通方式,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推广农业碳汇技术,通过改良土壤、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增加农田碳汇。
加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推广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和装备,提高固体废物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强化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对火电、兰炭、焦化、水泥等重点行业的监管,确保达标排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减少臭氧污染。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措施,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水平。
编制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加大黄河干流及支流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无定河、芦河、大理河等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灾害等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管理,确保饮用水水质安全。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治理,严格控制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排放。推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和农膜回收行动。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景观用水等。
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量。加强危险废物监管,确保危险废物安全处置。
严格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的监管。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落实耕地保护“田长制”,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不动摇。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
以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依托,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提高混交造林比例。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构建以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为主体的防护林网体系。
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监测和管理,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监测体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