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个很简单的话题:关于“远离酒驾”。先抛出两个问题:你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亲友同学朋友酒驾被查处的事?你对酒后开车会付出什么代价、承担哪些后果清楚吗?我也来说说,我的表哥是一名交警,他查处过很多酒驾醉驾的违法行为,和我说过不止一次惨烈的事故,也给我看过部分执法现场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和视频来看,有的喝酒心虚、面红耳赤、闯关拒检,有的撒泼耍赖、下跪求饶、丑态毕露,还有的人车分离、人仰车翻、不省人事,家属赶到医院甚至最后一面都来不及见,教训十分惨痛。照片、视频带来的视觉冲击很强,令我感触很深。今天,根据计划安排,和大家聊聊“远离酒驾”这个话题。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道理虽简单,可摔倒的人前仆后继;“酒驾违法、醉驾入刑”,教训似警钟,但以身试法者屡禁不止,可以说“酒是百祸源、成本价更高”。对于酒后开车会付出什么代价、承担哪些后果,我们一起学一学法律规定、算一算违纪成本。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即使没有酒后开车的行为,也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的共同犯罪。在饮酒过程中,行为人明知驾驶人必须驾车出行,仍极力劝酒或威胁、刺激其饮酒,且饮酒后不给其找代驾的行为。行为人明知驾驶人饮酒,教唆、胁迫或命令驾驶人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车辆所有人明知借车人已经醉酒且要求驾驶机动车时,仍将车辆出借给借用人的行为。
1.《中国共产DD章》第四十条规定: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D员必须开除D籍。
2.《中国共产D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D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D籍处分:①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②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权利的;③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D籍;第三十三条规定:D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D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D纪处分,是公职人员的由监察机关给予相应政务处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酒驾醉驾行为造成的不同社会后果,适用的定罪标准如下: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的,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酒后驾驶机动车辆、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