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整体统筹集群发展。民宿集群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集聚,更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建议对全市城区、景区景点等重点区域的闲置房屋、公寓和乡村民宿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经营发展情况和市场潜力,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设置准入条件,推进民宿集群化、规范化发展。推动路网、光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畅通景点、场站直通民宿集群的公共交通。采取划分共享多功能区,规划共享食堂、共享活动中心、共享民俗体验中心等,提供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推动与旅游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实现有效连接和协同,形成一个高效、互补的产业链,将原本分散的、功能单一的单体民宿整合成功能丰富、服务全面的旅游综合体。
二是创意引领深入发展。强化创意引领,以绿色淳朴的原生态为底色,打造有特色的民宿;以沉浸体验农家生活为依托,打造有亮点的民宿;以xx民俗文化为背景,打造有温度的民宿;以记得住乡愁为纽带,打造有情怀的民宿。开发特色文化体验项目,推动“非遗+民宿”“手工艺+民宿”“节庆+民宿”“地方美食+民宿”等产业创新与文化引领融合发展模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如服饰、手工艺品、饰品、明信片等,在保障春夏旅游旺季需求的同时,还能通过创意吸引,有效地保持热度,延长收益时长。
三是多元营销粘性发展。加强情感营销,围绕民宿经营者的创业历程、与民宿地的情感、地域文化等讲述历史人文独特故事。实施口碑营销,与游客建立长期互信关系,推出参与地域民俗知识问答赠送文创产品等活动,鼓励入住游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入住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回头率。推动平台营销,加强与携程、美团等平台的合作,实现民宿产品的精准推送。积极与抖音、微博、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携手,共同策划热门话题,持续提高民宿的曝光度,打造民宿IP符号。
一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冷链设施,构建集产地预冷、冷链仓储、冷链运输、冷链配送于一体全程可追溯的冷链物流体系。结合乡村振兴,推出支持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对企业更新冷链物流仓储设施、配送设施予以资金补助或者低利率融资贷款等政策支持,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为冷链物流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是推动农牧业冷链物流协同联动。以优势特色主产区为核心,充分发挥生产基地的物流保供与支撑作用,推进冷链物流嵌入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完善田头预冷、移动冷库等产地冷链物流保障,鼓励建设具备流通加工能力的冷库或冷藏设施,推广应用冷藏集装箱、冷藏车、低温物流箱等标准化设备,改善前端和末端冷链设施装备条件。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牧产品冷链配送平台,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无缝衔接。支持以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重点,建设通风贮藏设施、机械冷藏库、气调冷藏库等配套设施设备。
三是拓建冷链物流基地节点城市。依托我省哈尔滨、齐齐哈尔两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北安、嫩江、孙吴冷链物流区域枢纽和重要节点。发挥当地骨干企业的业务辐射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功能,引导大型农牧产品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等向节点城市集聚。借助骨干基地的干线运输、快速调运等组织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冷链物流骨干网。
四是促进冷链物流体系创新发展。探索发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培育发展直供大型电商、连锁商超及消费终端的冷链物流业态,推动社区电子菜箱、智能菜柜等蔬果零售业务的发展,实现冷链物流干线、支线、配送有机衔接,打造形成冷链物流服务品牌。
一是培养人才,弥补为老服务人员短板。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培养医护专业人才。引导职业教育院校设置与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相应的模块介绍和就业前景分析,引导他们投身养老产业。鼓励有从业资质医护人员在第三方专业机构兼职,缓解养老医护人员紧缺问题。对现有从业人员持续性开展专业化、标准化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
二是分类布局,优化为老健康服务供给。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针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和社会救助等服务。细化社区服务供给。在社区设置服务购买站,老年人或者家属可以在社区订购服务,由社区根据老人需求,分级处理订单,基础服务订单由社区提供,专业服务订单反馈医养护专业队伍给予保障。强化分级诊疗,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社区诊所、家庭病房有经验的执业医生定期巡诊,在医院设立专门的老年病科,与社区建立协作关系,共享基础医疗信息,使老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医治。
三是多方融合,保障为老健康服务质量。强化政府主导,构建“医养护”一体化协调推动机制,打破“医养护”相关部门间行政壁垒,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相匹配。引入社会组织,运用市场化思维,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购买第三方养老服务,鼓励吸纳志愿服务组织参与,不断充实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增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
四是加强监督,确保为老服务规范运行。建立健全部门纵向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监督职责,落实奖惩责罚措施。加强部门间横向监督,制约和纠正工作中的不正当行为,定期联合开展专项监督,以保证服务过程的合规性、有效性,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为老服务体系。
一是打破隐形壁垒,让数据画像更精准。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公共信用信息、税收、能耗数据、综合征信报告、企业融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等信用信息资源,充实完善信用数据库,联通“信息孤岛”,为信用应用场景落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健全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将市场主体的各类信用数据进行整合,特别是严格企业信用信息审核把关,精准绘制企业“信用画像”,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要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如连云港市政务诚信监管平台与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政府信用管理精准评价。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让信用监管更权威。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对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查询、使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及失信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如在司法领域,要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明确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对失信被执行人等实施联合惩戒,提高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三是强化平台赋能,让场景应用更有效。加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强化信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信易贷”等平台融资服务功能,扩大授信覆盖面和授信额度,重点加大放款力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现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拓展延伸,在金融、医疗、教育、生态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创新开发契合当前发展需求的功能模块。如深圳基于平台打造的“信用+医疗”服务模式,推行诊间“零付费”、诊后“一次付”,避免反复缴费,平均就医时间缩减30%,就医体验感显著提升。
四是突出文化引领,让诚信底色更亮眼。加大信用普法宣传力度,普及信用知识,强化警示教育,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选取正反两方面的突出案例加以分析、引导,不断增强市民诚信理念和信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良好氛围。如邯郸市的“信用邯郸”微信小程序,依据信用状况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差异化优惠措施,“个人诚信码”按个人信用积分情况分为x级,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享受相应的激励措施。“企业诚信码”应享受政府资金扶持、融资信贷等方面的联合激励政策,真正做到助力经济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方便百姓生活。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