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
2025-02-23 10:50:01 679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深入学习和探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这份纲要的出台,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十年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和路径。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D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D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在此背景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应运而生。它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对于落实D的二十大重大部署,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总体目标与“两步走”战略

纲要坚持远近结合,分2027年、2035年“两步走”。

到2027年,教育强国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各级教育普及水平持续巩固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社会和人口高质量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D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完备,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和质量稳居世界前列,学习型社会全面形成,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显著跃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跃升,教育现代化总体实现。

三、重点任务解读

(一)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教育,加强D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和成果应用,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和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

(二)办强办优基础教育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支持人口20万以上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三)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逐步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的招生人数,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规模。

(四)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设高等研究院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深度合作,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

(五)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精选留言
我要留言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